倒不是他不想讓人多開辦幾個這樣的工廠,實在是鐵產量跟不上來,他得首先滿足槍炮的需求,然後才能夠考慮其他的東西。
“明年嗎?”
袁可立喃喃自語。
眼看著大明日新月異,他的身體卻在一天天的衰老,心中驀然的用處了一種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衝動。
看著身旁年輕的皇上,心中又有了一些欣慰。
能夠把大明的爛攤子,收拾的乾乾淨淨,本事已經很大了,而且身上還沒有什麼壞毛病,仔細想想歷史,怎麼看就是一代明君。
就是對儒家的不是很友好。
“算算時間,劉文秀應該已經到達紅嘴堡,和劉愛塔他們聯絡上了。”
袁可立忽然話鋒一轉,轉到了遼東的戰事上面。
“說起劉文秀,你不應該派李邦華前去的,年紀大了,就在中原歇著,教教學生們也是極好的,何必出去受苦呢。”
崇禎承認李邦華的才能,只是如今的大明在就不是以前的大明瞭,經驗什麼的,也一點都用不上。
跑那麼遠,眼看著秋收過後,就要進入冬季了。
那麼大的年齡,就是在遭罪。
袁可立臉上一陣尷尬,本來是一番好意,誰知道隨著他對大明某些東西,瞭解的越多,就是到自己畫蛇添足了。
參謀們給出的方案,他也看到了,按照如今大明士兵的能打,他根本就看不出一點的破綻。
神奇的居然是,希望建奴們能夠多撐住一會,不要一推就倒。
免得顯得他們上一朝的文臣武將們,多麼的無能似得。
“哎,老夫考慮不周,讓皇上見笑了。”
老臉一紅,轉頭就承認了自己的不足。
“可惜了,早年無論是我,還是沈有容和李邦華,都在編練火槍兵,一直都沒有弄出名堂。”
他還記得,當年李邦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易州練兵的時候都是慎重選擇將吏、改造戰車、精製火藥、演習大炮。
而他自己在登萊也是在積極演練水軍。
然而,建設不易,放棄卻很快。
不管是李邦華的辦法,還是他在登萊演練的水師,都是人走如燈滅,啥都沒有剩下。
對於官吏的貪婪,他們心中是有數的,可貪婪道了這種地步,大明就是有金山銀山,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時運不濟罷了,其實就是弄出名堂了,以當時朝廷的開支,也餓不足夠全部換裝,而且要是建奴們拿到了大明的火器的話,你猜會是怎樣的一個結局?”
崇禎不是小看當時大明的朝堂。
聰明人有,還很多,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為了大明考慮的。
就連當時的神宗皇帝也在貪財,中官有所進獻,都被稱為孝順,更別說底下的人了。
上行下效啊。
你要是不去貪財,那就融入不進朝堂,崇禎看過李邦華的一些隱秘訊息,就是因為李邦華奏疏上批評了一點貪財的文章。
就被神宗給調走了。
更不要說是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