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國維已經找到了如何在冬季來臨之前,安置好所有災民的措施時。
而且這一部分的資金來源,都是一些想要置辦工廠這種最能賺錢的產業人墊付的。
而這些商人們的,全部都是來自雍州和冀州,只有袞州沒有人做這件事情,當然,這也和當地已經幾乎沒有了富人有關。
一些人觸犯了大明律被送往了工程隊。
另外一大批人,帶著所有的財富,全部都逃往了南京。
張國維如今在這些商人的心目中,和財神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只要他開口,說那個地方需要建設工廠,都會有數不清的人前來。
畢竟,好位置就那麼幾個。
而為了產業不出現重疊,讓當地的驚奇出現問題,張國維也是絞盡腦汁的想辦法。
從一開始的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用。
到如今,已經模糊的察覺出,這樣的工廠分佈是能夠促進當地財富增長的,也就是說稅收增長。
合理的規劃,比一窩蜂似得,獲得的利益更加穩定。
這也是所有的商人們,圍著他轉的根本原因。
不怕虧本啊。
只要建設好一個工廠,就如同挖開了一座金山,誰不想要?
在西安府和京師腳下,這兩個地方,已經最早的做出了榜樣,後來者也都賺的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因為錢太多了而被砍頭。
訊息發出去之後,才過了三天時間。
湖廣很快就熱鬧了。
以前來往的都是物資,和賑災人員。
現在來往的都是身穿華麗衣裳的商人,乘坐馬車暫時來說還是很奢侈的,路段不好走,更重要的是,馬車現在都在運送物資,稀少的很。
“張老爺子要忙起來了。”
看完訓練新兵之後,孫傳庭剛走出軍營,就看到了外面拴著的一群馬。
還有絡繹不絕,進出張國維物資的形形色色的人。
跟著孫傳庭一起長見識的秦良玉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張部長一直都沒閒著,只是最近的許多修路的工程,暫時停了下來,說是要重新規劃線路。”
她是真的不懂這個。
“秦部長要是缺錢的話,可以向張老頭要一兩個建廠的名額。”
他自己在袞州已經建了好幾個廠房了,全部都是和棉花技術有關,攤子已經鋪的很大,可沒有精力再去做別的了。
人才短缺是一個事實。
就是他的夫人張家,全部算上,也不可能把大明的所有工廠都承包了。
“都是為財而來?這地方什麼都沒有,還等著重建呢?還能讓人發財?”
秦良玉抬眼看去,臨時的住處很多,雖然很簡陋,可還算乾淨衛生,也是孫傳庭和張國維他們要求必須做到的。
她還記得,讓所有人勤洗澡,洗手,講衛生的時候。
可是折騰了很長時間的。
一個人的習慣養成容易,想要改變可就艱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