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是個大問題,他可不想最後,因為船不行的原因,失去更多的大明子民,那都是將來要佈局天下的巨大財富。
每損失一位,他都要心疼好久。
“也是,現在的海船,和以前的根本就沒法比,想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艦隊有多威武,和現在的小舢板相比,根本就沒辦法遠行,也就在家門口撲騰兩下。”
在登萊,袁可立也是建造過水軍的。
而水軍的訓練,和陸軍是兩回事,不但週期長,而且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才行,要不然也不過是回划船的一群船伕。
在海里撈幾條魚還成,打仗就不要想了。
不過,魚也是財富,這件事情,皇上也一直在做,只要等到合適的機會,這些開著大型捕魚船的船伕們,瞬間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為大明開疆擴土的水軍將士。
當然。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件事情還很遙遠。
需要準備的事物還很多,大明的內部要平靜,周圍的一些有能夠威脅到大明的勢力,也要剷除乾淨。
不然。
外面在開疆擴土,家裡卻要遭了劫匪,無論是誰,只要喲想到那種糟糕的局面,都會六神無主。
“那麼,皇上什麼時候向皇太極發兵?”
經過了連日來的交流和觀察,袁可立可不相信崇禎皇帝是一個不記仇的人。
指不定在什麼地方憋著壞呢。
皇太極三番五次的攻打大明,因此而死去的大明子民簡直不要太多,要是不報復回去,他的名字可以倒著寫。
“發兵?暫時不會,遼東那個地方還是很冷的,盧象升不是要去吐魯番嗎?要是有了足夠的棉花的話,很快就能夠成行。”
實際上吐魯番,崇禎也在惦記著。
那裡面的物資儲備可是很多的,別看到處都是沙漠,能夠種植糧食的地方也不少。
就是往那邊修路,實在是麻煩了一點。
袁可立去過遼東,也知道那個方向是怎樣的艱苦。
要是禦寒的衣物不夠的話,是真的能夠凍死人的,曾經的大明可以不在乎死多少人。
朝堂上的皇帝和文武百官,關注了也只有自己的利益,還有就是能夠名垂青史的機會,現在的皇上可不這樣想了。
從這一次,湖廣賑災的力度,就可以看得很出來,皇上是很在乎平民的。
和他們這些只在嘴上說說的人不同。
想到這裡,就對南京的那些人默哀片刻。
還行等著皇上服軟,或許等著等著,就會等到一副枷鎖吧。
隨著雍州和冀州兩地最先穩定下來,來京師的人就更加的多了,繁華總是最讓人嚮往的。
而且經過來京師的人,回去之後的宣傳。
總有更多的年輕人,想要過來看看。
街道上人來人往。
就是少了一些沿街擺攤的小商販,不過推著車子滿街走的流動商人還是有的,前提就是不要堵路。
乾淨的街道上,小孩子們瘋跑著,叫喊著。
隨著生活的好轉,還有一些對小孩讀書的補貼,家庭的負擔減輕了,大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帶著孩子們出門長點見識。
“今天應該是學校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