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有表達的想法。
不想出頭,不過是自己想要說的話,都被別人給說完了,要是此時跳出去,也不過是重複別人的說辭而已。
無論是黃立極,還是傅木魁他們,都是如此。
從書本上,偶爾看到了一則訊息,此時剛好能夠用到,至於具體怎麼做,要是在大明的話,那都是工匠們的問題,而他們只提出問題。
要是解決不了的話,那就是工匠的無能,和他們提問題的人一旦關係都沒,畢竟前人能夠做出來的東西,為何現在就做不出來了?
至於是不是斷了傳承,又或者答應下來的材料都不合格,他們從來都是不會考慮的。
然而,在盛京這樣做就不行了。
你既然提出了問題,就必須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然就是無能。
所以除了一開始有人摸不到狀況,信口開河之後,卻又做不到自己所說的,最後被降職處理。
也就是那時開始,朝堂上就再也不會有想要報答自己想法的大明叛臣了。
本著多說多做,多做多錯的想法,都成了隨波逐流,混一天是一天的人,也就只有在朝中貝勒們回去之後,說一些奉承話,拿到一點好處。
因為只有這些話,從來都不會錯。
自然也就不會招來罵名,做多被冠之以廢物而已。
皇太極看了傅木魁他們一眼,最後挑選了一位躲在最後面,一直以來都很少說話的王永光。
崇禎元年,任戶部尚書,後改任吏部尚書。掌管朝延人事,堅決肅貪。
廉潔勤政,忠厚正直,敢於直諫。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發現,不是人家不貪,而是貪的很隱蔽,當時崇禎接到這份卷宗的時候,都是一陣愣神。
合著朝堂之上,只要名聲最好,最廉潔的人,原來都是貪贓枉法之輩。
後來就進了剛剛成立的工程隊,再後來就遇到了皇太極入關。
本來還想著博一下,看能不能繼續做官的,隨後發生的事情就是,建奴只要奴才,不要官老爺。
只要能夠做事的,不要耍嘴皮子,以此來體現自己清廉的。
一身的本事,在離開大明之後,忽然就沒有了半點用武之地。
“你來說說,看看這各個火箭,到底是如何才能夠做成。”
皇太極指著王永光說道。
“諸位都好好的聽聽,好好的學一學,往後總有用的到的地方。”
他不知道一開始有著很強烈的表現慾望的人,為何都一個個的啞巴了不說話,可隨著前面兩人說出了火箭的出處。
雖然他們不會製作,可這裡的大明叛臣很多啊。
總會有一兩人懂得一點製作方法吧。
火炮和火槍他沒有辦法從大民夠得到了,火箭總可以吧?還有就是,他還打算在大清舉行一次科舉,以此來選拔更多的人才。
要是此次這些儒生們有用的話,還能夠介紹他推行科舉的阻力。
帶著這樣的想法,皇太極就選中了一位看起來順眼,氣質沉穩的人。
本就縮在後面不想出頭的王永光,此時也不得不站了出來。
“奴才見過皇上。”
先是學著溫體仁他們,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然後才彆扭的仰著頭,看著皇太極。
“嗯,說說看,你對於火箭的打造,有什麼新的看法。”
皇太極說著,一指溫體仁和施鳳來兩人接著道:“他們兩人,已經從史書上遭到了相關的文獻,證明了火箭卻是存在······”
後面的話,就不用說下去了,王永光心裡明白,現在就是要他說出火箭到底該怎麼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