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對岸的李過,透過望遠鏡觀察著自己的戰績。
用火槍,一槍只能殺傷一人,用火炮,運氣好能夠幹掉十幾個,可用上了這種新式的火箭。
按鈕一按,死傷就是一大片。
比莊稼地裡的老農割麥子都方便。
“這玩意多造幾個,好用。”
李過一臉欣喜的回頭對著劉漢說道,不過當看到劉漢為難的樣子,就立刻換了一個說法:“要是難辦就算了,知道有這樣的火箭,以後能夠用上的話,也好申報。”
“實驗可以,想要量產,就得軍部批文才行,我可不敢做主。”
劉漢想了想接著又道:“不過我走的時候,可以給你們留下兩個,不能再多了。“
人情往來他不是不懂,只是之前遇到的人,他都不需要。
而李過開口了,就不得不多做考慮。
他一生的貴人,無論如何都要滿足一點要求才行。
“兩個足夠了。”
眼見著天黑,被晾在一邊的劉體仁熱情的招呼著劉漢他們。
此刻劉體仁才深刻的體會到,道院出來的人,為何都會被人供著了,有這樣的實力,誰見到都很歡喜。
不但能夠製造出來打仗犀利的火器,還能夠創造出有價值的物品。
誰見了都很稀罕。
一種新式的火器,就足以改變戰局。
更何況現在大明已經有了三種,可以適合於任何的複雜地形。
在大明日益壯大的時候。
皇太極也在愁啊。
治下的子民沒有大明的多,財富也沒有大明的富足,就連工匠都緊缺的很。
曾經被掠奪過來的那些工匠已經漸漸的老了。
沒有一套有效的傳承,更沒有把這些工匠當人看,連子孫都已經斷絕了,於是就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就是想要做工的時候,已經找不出來多少手藝人了。
心中有苦自己嘗。
為了補充更多的箭矢和物資,皇太極已經下達了好幾次政令,可在缺少工匠的情況下,就是這些人不眠不休的幹活,又能打造出多少物資?
“去把那些大明來的大臣們都找過來,一個個的不是都在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嗎?讓他們去造箭,去打造硬弓。”
皇太極急了,要是箭矢補充不到位,他手中又沒有火槍,那什麼和大明對抗?
事實證明,遠端也只有遠端可以壓制,盾牌可以暫時的防備住火槍,依託城牆自身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他不是不怕大明的火炮,好在有一條遼河,想要把火炮搬運過來,一時半會還真就不是能夠輕易辦到的事情。
“也不知道碩託現在如何了。”
如今他所有的希望,可就在碩託的身上,只要能夠拿回火槍的鍛造方法,就一定不會在輸給大明。
他不知道的是,哪有這麼簡單。
整個滿人除了會說幾句滿語,一點的文明基礎都沒有,就是給了圖紙,他們這些騎馬打仗很不錯的人,能夠看得懂?
皇太極在御書房的羊皮地圖上仔細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