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養性自然是最清楚不過,也是因為查到了袁可立,然後牽扯出來了沈有容,最後他的子女也就落在了眼中。
“皇上,沈沛卿是臣手下一位錦衣衛指揮軍監紀同知,楊山松。”
駱養性出列之後,拱手說道。
“楊山松?”
崇禎疑惑的問道。
“是以前兵部右侍郎兼三邊總督楊鶴的孫子。”
駱養性沒有說楊嗣昌是因為,現在的楊嗣昌只是一位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的進士,沒有任何的一點名望和功勞。
歷史的戲劇性就是如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崇禎的到來,許多東西都已經快要面目全非了,很多時候崇禎都還以為因為自己,大明的各種災害都能少一些。
後來發現,一點沒少不說,還增加了不少。
原因不外乎就是,在歷史上的一些災害,都是地方上能壓住就壓住,只有壓不住了才會上報朝廷。
當然一般情況下,上報朝廷的不是大的了不起的大事。
就是小的風一吹就沒有了的小事。
前者是自己兜不住,無論如何仕途都不保才會說出去,以此來減少自己的罪責。
而後者則是為了誇大自己的功績,還能夠向朝廷要一點銀子,一舉數得是這個時代的所有官員們最喜歡的。
“都是忠良之後啊,他在錦衣衛做的怎麼樣?”
崇禎若有所思,他已經把朝堂換了兩遍了,某些角落裡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不過這些現在已經影響不到他了。
只需要大明的大勢,還在他的掌握之中,別人就別想跳出去攪風攪雨,只是這個楊鶴,和西安府的那個楊鶴是不是一回事,他心中閃過了一個念頭,瞬間有開解了。
肯定不是一個人,重名重姓的簡直不要太多,首先年紀和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樣,哪有說明不是同一個人。
“是個人才,乾的也還不錯。”
駱養性有問必答。
“沈有容的兒子們,有幾個有出息的沒有?”
崇禎發現既然人家女兒混的好了,自己就不應該打擾。
“沈壽嶽昨年的進士,剛剛跟著陸鴻軒他們去湖廣賑災去了,現任羅田知縣。”
駱養性顯然有著準備,不假思索的就說出了出處。
“沈壽崇武力勇猛,現在正在軍中服役,應該已經官至尉長了,算起來是在盧象升盧將軍的麾下。”
“沈壽嶢昨年已經考進了皇家軍事學院,現在已經進學一年了。”
崇禎聽得有點發懵。
他發現沈家的人當真了不起,雖不知道沈有容好友多少的子女,可看樣子都沒有一個混的差的。
只要給這些人一點機會,都是能夠一朝同風起的大鵬,展翅在天啊。
“好了,朕知道了,待會記得提醒我,等晁剛來了就讓他給盧象升去一封信,看他是不是捨得把自己的手下派往宣府鎮做鎮守?”
崇禎覺得盧象升應該是願意的。
畢竟這一場大戰,他可是什麼都沒有落下,有個手下去給他掙個臉面,也還不錯。
“對了,還得要一個宣府鎮的知縣,縣丞,主薄這些人選,不知道長庚可有推薦的?”
軍事力量已經解決了。
現在就要一些文臣去治理了,李長庚瞧著皇上是不打算讓邊軍統管一切事務。
就像是遼東一樣,軍隊是有的,可也派了一位馬懋才去搞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