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草長。
正是放牧的好季節。
關外的草原上,一群群的牛羊四散在每一塊水草茂盛的地方。
牧民們騎著馬,甩著馬鞭,放出去的牧羊犬,在遠處不斷的犬吠,羊群和牛群順從的被聚集在了一起。
仔細看去,才能夠發現。
牧民只有女人,而沒有男人。
即便是十二歲之下的小孩子,也都沒有,牛羊雖多,可牧民們的臉上並沒有任何的喜色。
因為家裡的男丁,都被林丹汗給召集走了。
說是需要奪回更多的牛羊,好讓每一位牧民都不在的辛勞。
可這樣的話,她們已經不知道聽過了多少次了,沒一次都是離別,或者說是永別來的更恰當一些。
從萬曆四十年開始(1612年,林丹汗率軍3萬入侵明朝,到現在崇禎四年,已經過去了十九年。
在這十九年當中,他們蒙古人幾乎都沒有勝過。
也就如今的大清,進逼大明的時候,因為天時地利的原因,佔據了大明的九鎮之一:宣府鎮。
現在大明強大了。
在宣府鎮中的蒙古人,時常就在擔心這大明忽然打了過來,從而讓他們失去了最好的一塊棲身之所。
只是每一天都在等著大明的進攻,做著隨時應對的戰略。
可大明越是沒有動靜,他們就越怕。
現如今宣府鎮中的原大明百姓們,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忽然生活過的好多了。
沒有人去給這些百姓們解釋其中的原因,免得墮了自己的威風。
可許多訊息都是紙包不住火的。
總有人會膽戰心驚的找上曾經被欺負過的原大明子民道歉。
此時就會說出其中隱藏的意思。
也是第一次,失陷在宣府鎮中的百姓們明確的得知,原來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的生活是會過的更好的。
這種神奇的體現,實在是沒有辦法向外人說明。
只知道從今往後,不會再遭受不明不白的毒打了。
大明子民的生活好過了,蒙古人自己的生活肯定就要難過一點,畢竟草原上的利益就只有這麼多。
只要有人多一點,就絕對會有人少一點。
所以,在以往都是驅趕著漢人們出來放牧的蒙古人,這一次也不得不自己親自動手了。
一個就是守護自己的牛羊,不被別人搶了去,另一個就是能夠提前知道周圍的訊息。
她們放牧的位置已經離長城很近了。
放牧是真,觀察大明是否出兵的任務,也是真的。
林丹汗在召集所有適齡的男丁,開始和大清的皇太極決戰的時候,最大的一個變數就是大明的人入場。
一陣風吹過。
茂盛的高草,壓低了身姿,讓藏在草叢中牛羊顯出了半個身子。
“看看,那邊是不是有大群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