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丟擲了一個不之道多少代人都沒有想明白,解決的了得千古難題。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說法,然而具體實施的時候,總是在最後發現走錯了路子。
“王朝興亡,都是因為吏治的問題,要是吏治清明瞭,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徐光啟回憶著自己的所學,對照著現如今冀州和雍州兩地的百姓生活情況,說出了許多人都說過的話。
“臣認為,應該還有軍隊的問題,每一個朝代,到了後期都是軍紀鬆弛,毫無戰力可言。”
晁剛是從軍事上,來看待王朝更得的問題。
雖然片面,可也是一部分看得見的原因。
“真是這樣嗎?那你們告訴朕,元朝是怎麼沒的?他們的軍隊應該是最厲害的吧?你們在告訴我,大漢是怎麼沒的?都說是漢以強亡,這個又怎麼說?”
崇禎因為一個問題之後,又丟擲了另一個問題。
他自己心中也是沒有答案的,曾經在網路上,能夠作為鍵盤俠,
(本章未完,請翻頁)
胡亂的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而且認為那就是世間的真理。
可真的等到自己做了皇帝之後,才發現。
理想和現實的區別就是,理想之中的人是不變的,而現實中的人是會變的。
就是因為會變,所以才有了各種各樣的事端,也才有了他這個皇帝,坐在龍椅上調解天下的糾紛。
“好了,這些問題,諸位愛卿,也可以回去慢慢的想想,想好了給我個準確的答案,朕今日乏了,該回去了。”
崇禎沒想著有人能夠說明白這件事情。
就算是到了後世那種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也沒有人能夠解決的得了這種問題。
最多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趟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治國辦法。
**
出了募兵部的大門。
走出了一條街之後,王士琇才說起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當時在追查金陵來的那一批火槍的時候,很不幸的就是,一個叫做卞敏的小女孩被捲了進去,同時捲進去的還有兩名車伕。
說起來,夫妻兩人京營一輛馬車運貨,在如今的大明,還是很有賺頭的。
認真說來,若不是因為兩位夫妻,發現了木頭之中藏著的貓膩,錦衣衛還真的沒有機會發現這種事情。
而卞敏一個小孩子,那懂得什麼好歹。
一句話說她認識那個叔叔,叫做王斌,然後就被人給帶走了。
由於事態緊急,還沒有開始找上卞敏的家人。
“所以說,那個叫做卞敏的小孩子和那兩位夫妻是立功了的?”
當時王衝看到的那三人,衣服驚嚇過度的樣子,還以為是後了多大的委屈呢。
合著原來全部都是他瞎猜的。
“是啊,按照錦衣衛的條理,這樣的人是應該給予保護的,而且根據情況,還會有一些特殊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