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英說著自己知道的東西,為了這些知識,她還親自查了一下各種歷史書籍。
《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這是司馬遷的記載,《史記》中也從未提起過“坑儒”二字。司馬遷距離坑儒發生的時間,最遠不過120多年。
而實際上,許多人把“焚書坑儒”看作是一回事,其實“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它們一前一後,背景各異,性質有別。
這就是為了怕自己被皇上給騙了,專門查了一些資料得出的結論。
最後發現,是儒生們在騙人,不但騙別人,還在騙自己,最後信以為真的不再去查詢真相。
洪承疇一愣,目光詫異的扭頭看了高桂英一眼,他是知道高桂英的出身的,不應該有這麼深厚的文學底子。
更不可能對於他自己都還不清楚的歷史事件,說的這麼清楚。
“別看我,是皇上又一次說漏嘴,我不服氣還專門查了一下資料。”
高桂英被洪承疇看得不好意思,微微低頭
(本章未完,請翻頁)
解釋了一下。
“哦,回去了之後,我也去好好的查查,免得以後繼續被人騙。”
洪承疇瞬間回過神來,心中不但在想著,以後是該叫高桂英娘娘呢,還是什麼,這個還沒有想明白,就又想著“焚書坑儒”的事情。
若是這件事情的經過,真的像高桂英說的這樣子。
那麼他對於皇上看不上儒學的心思,也就大概明白了,一群連自己都騙的人,又怎麼可能在朝堂之上不騙人?
要知道,到了朝堂之上,一言一行給下面帶來的就是巨大的改變。
上行下效,可不是古時候才有的。
現在更加盛行。
要是從朝堂到縣城,都是你騙我,我騙你,這個國家也就不要想著好了。
“其實歷史很有意思的,我以前也就是不怎麼識字,才開始舞槍弄棒的。”
這話說的高桂英自己都開始臉紅了,一個女兒家,本就應該在閨閣之中繡花,她卻跑到了朝堂之上做官。
似乎只有那些典故當中的女人,才有這種機會吧。
洪承疇點頭表示瞭解。
知道了暴秦,是沒有想象中的殘暴,不由的想要知道,漢以強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過他肯定不會問出來。
畢竟他也是讀過書的,文人嗎,總是要好點面子的。
“咦!駱指揮使這麼快就出來了,看樣子還挺高興。”
高桂英一抬頭,就看到了出門的駱養性,意氣風發的邁著步伐,很難看出早上還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
駱養性看到高桂英,笑得就更開心了。
他面見皇上的時候,可是被皇上點出來,當時他出事之後,高桂英特地找上門給求情的。
還說,若不是因為技術學院的設立,用到錦衣衛的人手比較多,根本不會出現這種事情。
可真實的願意則是,就算錦衣衛的人員配齊了。
也不一定能夠發現藏在圓木中的火槍,那是見識的侷限性決定的,可不是人多人少就能夠一眼察覺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