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鳴那老小子的文筆好不錯,這種正式場合,皇上說的話,那能不給一個頭條。”
高弘圖也是與時俱進。
說起話來和現在崇禎手下的那些人都差不多,崇禎只是隨意的一句“頭條”,就讓許多人知道。
‘哦!原來一份報紙最顯眼的第一頁,第一篇文章就叫做頭條?’
看著應景,聽著也覺得就是那麼回事。
“皇上的心思,嘿嘿,你們猜猜,是不是想要給秦朝翻案,據我所知,現在最暢銷的書籍,就是關於秦朝那個時代的,都想要從中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來看看當時的秦朝到底是個怎樣的時代。”
袁可立瞧著面前的一摞作業本,撓了撓頭。
他自己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很多,現在學生做完了,麻煩的就是他了。
文學方面的,他批閱的很快,唯獨在數算和地裡,方面有點難為人。
他的數算也還不錯。
可也只在三年級之前不錯,一旦到了四年級,就要學那個勞什子方程,還多了一些特殊的符號,一開始他拿著上課的課本,也是兩眼一抹黑。
自己都不懂,又怎麼可能去教別人。
沒辦法之下,只能自學。
當時自學的人,還有高弘圖和孫承宗。
只是高弘圖比他們每一個人多走了一步,現在也已經追上了,正在攻克六年級的數算。
“其實,我也想知道,就是現在關於大秦的書籍很貴,以我的俸祿,根本就買不起,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孫承宗躺在搖椅上,“咯吱,咯吱”的晃著。
翻開報紙一邊看,一邊說道:“我覺得,你也不用以後了,報紙上說,皇上決定在每一個縣城建設一個圖書館,裡面的書籍,應有盡有,還全部都是免費借閱。”
“嘿嘿,皇上弄出來的手筆總是很大,每一縣城都建設圖書館,這又得花費多少金元啊,話說就憑兩州的財政,能夠支援這麼多的工程?”
袁可立暗自咂舌。
他口中是這樣問的,可心裡,已經清楚,被清理過後的冀州和雍州,沒了中間吃拿卡要的,應該是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是財政給增加了。
而是當中貪贓枉法的人沒了,有時候想想,還在真的是又氣又笑。
“你知道,現在老百姓一年交多少稅收嗎?”
孫承宗放下報紙,忽然問道。
“多少稅收?”
說真的,不要說高弘圖,就是袁可立也不是很清楚。
兩人都是辦完事,就回來不是吹牛,就是在研究手上的教材。
“比原來的少了三分之一,就這還能夠支援皇上對外作戰,你說當橫行在冀州和雍州兩地的官吏,每一年到底要貪多少銀子?”
孫承宗連想都不敢想。
他都不知道,這二三十年,大明的百姓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幾人的談話越說越偏,早就忘了一開始,是在討論者什麼,然而所圍繞的都是他們能夠看到的那些能夠讓大明煥發生機的事情。
神奇的讓他們,怎麼研究,都不為過。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