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的問話,讓溫體仁的內心一陣尷尬。
曾經的他們以為離開了大明,就會有一個好的前程,畢竟修路,而且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修路。
聽起來彷彿愚公。
可實際上有誰正眼看過愚公呢?
不過是為了愚弄百姓的手段罷了,真要是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物,那是誰都不願意的。
可來到了遼東,進入了盛京。
一路上死了多少人,除了自己的親人,沒有誰去在意。
然而到了盛京才是噩夢的開始,在大明無論如何還是把他們在當人對待。
到了盛京人家不過是把他們當做奴隸,好一點晉升一下身份,也不過是一個奴才。
一肚子的聖賢書,滿腹的大道理。
全沒了半點用處。
沒人會聽,即便是有人聽,也認可了他們的道理,其結果回答他們的不是皮鞭就是拳頭。
狼狽已經不足以形容。
這裡的土地貧乏,這裡的道德也更加貧乏。
人們講究的就只有拳頭大,才是道理大,誰跟你念叨之乎者也?
此時可不能說出是他們追隨著皇太極來到遼東,來到盛京的,為此還拋棄妻子,活活的熬死了一大批的長輩。
說一句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都是對他們這些人的褒獎。
“沒辦法,當時我們一群人正在修路,誰能想到戰爭來臨,居然讓建奴突破了寧錦防線,一路過了山海關。”
說起這件事,如今還在盛京的那些大明罪臣們,一個個的恨不得生吞活剝了韓爌。
堂堂內閣首輔,就是這麼沒腦子。
看看弄出來的事情,將來的史書上還不知道怎麼寫他們這些人呢。
溫體仁滿臉的唏噓,彷彿在為了當時朝堂之上的酒囊飯袋,痛恨不已,又彷彿實在為了自己能夠來到盛京而推脫責任。
反正怎一個“慘”字了得。
“最後在皇上打算退出關內之後,我們那一批人,也就被帶了出來。”
隻字不提皇太極戰敗,更沒有說他們這些人當時在薊通兩地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給皇太極提供了多少的糧草物資,有搜刮走了多少白銀黃金和各種寶物。
最後還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榮華富貴,那種可以掌控被人的權利,才不管不顧的走到了這裡。
春秋筆法和斷章取義,從來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此時說起來,讓旁人來聽,也只能給出一句命不好,遇到了這樣的兵禍。
好不容要見到大明要出一位聖人明君了,全偏偏不能侍奉在左右,如之奈何!
輕描淡寫中,透出了一種世事滄桑的人生。
讓孔有德和尚可喜都是一臉的震撼。
孔有德張口結舌,實在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只是在暗中用眼神和尚可喜交流。
‘老兄我覺得這人說話不老實。’
‘何止不老實,我估計和咱們兄弟兩人的經歷類似,都是想要跳出大明,誰知道建奴是個更大的坑。’
“不錯,我也是這麼覺得,這些讀書人的心腸都是壞透了的,還想要給自己的臉上貼金,也不撒泡尿照照是什麼德行。”
‘誰說不是,說不定這些人還沒有咱們兩兄弟混的好呢。’
‘我也這麼覺得,不過咱們當年可是真的虧,要是多等等的話,說不得還能夠跟著毛文龍混點軍功,現在也是大明軍隊中的一員。’
‘可不是咋的,也怪劉家幾兄弟,完全害了咱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