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要重開朝會的訊息,不脛而走。
不得不說這在崇禎登基之後,所產生的一大異數。
在背的皇帝恨不得每天都要開會,每天都要強調一遍皇權的時候,崇禎卻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能夠開朝會反而成了一件稀罕事。
而這件稀罕事也就成了所有人所關注的要點,都想要知道朝會上到底是要討論些什麼事情。
關於民生的,還是關於遼東的?
又或者是關於天津衛的?
畢竟也是有著聰明人,看到了天津衛的水軍來了京師,有所聯想也不為過。
當然也有小道訊息說是關於高桂英的。
當時在文淵閣中,高桂英也在場。
反正撲所迷離,對於國家大事,老百姓顯然更加喜歡的是關於高桂英的事情,從一個人的口中傳到下一個人的口中,就成了皇上要給高桂英一個妃子的稱號了。
三天的準備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朝會的時間還沒有到。
崇禎卻是接到了孫傳庭的密奏。
密奏中對於袞州當前的形式,可自己的看法,也做了一番不長不短的猜測,最後的行動方案已經脫離了,出京時參謀部推演的那一套方案。
不得不說,出門在外,由事不由人啊。
要不是“臨機決斷”的軍法已經趨於完善,孫傳庭只能帶著軍隊窩在懷慶府等著崇禎的下一個命令。
耗費錢糧不說,也呆板了許多。
最後上面還附了一份最新的行軍計劃,就等著皇上的最後認可。
於此同時。
李定國也已經比最先啟程的火炮,先一步到達衛輝府。
迎接他的就是大量的工作。
什麼丈量土地,閒置房產,還有重新安置百姓,一項項都需要一個有分量的人來做決定。
在當地開辦的各種工廠,也要很好的找一個合理的位置。
這些都是京城裡的一些大臣們,自己的產業。
報備,開工,還有一些勞動契約,都需要蓋章才能夠生效。
反正就是把雍州和冀州的那一套全部複製火來,再根據當地的一些新的情況,做好重建工作。
“在京城,公務多的沒有時間陪為的美人,到了袞州又是一攤子煩心事,何時才是個頭啊。”
李定國出來沒有多久,就開始想念自己的顧橫波了。
以前他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可自從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似乎就連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你可知足吧,據我所知,金陵城中可是有不少人想要替代你這個位置的,要不你去和皇上商量一下,下放帶隨便那一個縣城,快活的做你的知縣可好?”
孫傳庭難得的回來一趟,進門就聽到了李定國的牢騷。
“和皇上說?你可真敢想,信不信我只要起個頭,第二天準會在大街上掃地?”
對於崇禎,李定國心中還是有數的。
下放到地方上不是不可以,但必須得把整個大明的蛀蟲清理乾淨才行。
不然真當皇上不發脾氣,在出京的時候,他可是知道高傑有多慘。
接到皇上的旨意才能夠回京,要是皇上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