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真的打算給這些兢兢業業的臣子們,一個體面的生活。
不貪錢,總要有別的門路吧。
做生意他們不一定比別人厲害多少,可開辦工廠總會吧。
只要能夠遵守大明律,單憑國家採購,就能讓他們賺取極大的財富。
錢給誰賺不是賺。
至於與民爭利?
那更是個笑話,難道讓那些黑心的商人們,去賺錢不成?
看到了太多錦衣衛傳來的秘密訊息,他算是對大明的商人們徹底的失望了。
什麼銀子都敢賺,實際上卻又賺不到多少的銀兩。
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在最什麼?
拼著殺頭的危險,就為了混個肚圓?
說來也是奇怪。
抬高糧食價格的人是商人,也是曾經的那些大明官員,可實際上的利潤分出去之後,真的沒有多少。
然而害的人,卻是挺多的。
也弄不清是為了圖啥。
或許是因為這樣賺到的錢,花起來舒心還是怎麼的。
當然這些都是崇禎現在心中的理想狀態,至於以後會出現那些問題,他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放手給民間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可現在民間是個什麼鬼樣子,他心裡也清楚。
時機不對,任何一項政策都不會那麼容易的落實下去。
說完了正事,崇禎就心急著回去看兒子了。
很快就進入了四月天。
天氣暖洋洋的,冀州和雍州兩地,因為崇禎讓參謀們廢了老大的力氣,才合理的規劃好了各項施工措施。
修路現在倒是簡單,複雜的就是搭橋。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個危險很高,需要的技術也很多,為此道院的人都開始叫苦不迭了。
人才總是很急缺的。
可培養人才,也是需要時間的。
底下的人再急,崇禎也是沒有辦法。
孫傳庭的隊伍,在進入袞州境內之後,速度就慢了下來。
他需要對袞州所有的衛所,進行重新編練。
說是編練,也不過是把原來的那些士兵個官員全部原地解散,發足糧餉。然後換上他帶來的新兵。
新兵不全都是新兵,骨幹還是老兵。
以老帶新是現在最快的練兵方法。
兩萬人,看起來多,實際上全部撒下去,在整個袞州,根本就看不出來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