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情發生之後都很神奇。
越幸運的人越幸運,越倒黴的人就越倒黴。
崇禎發現,自從皇太極敗走關內之後,他就是來運轉了,不說心想事成,很多難以推行的政令,不管是李長庚還是李定國。
問都不問,先下發下去看看效果再說。
現在更是從外面回來的工匠中,都會隱藏著大才,怎麼能讓他不高興。
劉漢的名字,崇禎在奏報中看大過。
然而在記憶中卻找不到有這麼一位名人。
這不怪人家劉漢不出名,實在是崇禎以前學習太渣。
簡直不知道,老天爺讓他穿越過來是幹嘛的。
好在大明在他的折騰下,也算是漸漸的有了起色,不然就只能吊在歪脖子樹上,結束自己最後的生命了。
在崇禎迎接這些工匠的時候。
盛京的皇太極,卻是一陣暴怒。
有人幸運,就有人會不幸,此時皇太極剛好就是那個不幸的人。
皇太極的雄才大略,原本的歷史軌跡已經證明過了。
可此時他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一點雄才大略的樣子,猜忌,不自信,還有易怒易爆,簡直就不死一個合格的君王。
人在逆境中,確實可以崛起,也確實可以磨練出一身的本領。
皇太極以為自己能行,在當年入關的時候,可是不把崇禎放在眼中的,百戰百勝的他無論功績還是武力,都稱得上“偉大”兩個字。
然而只是一年多時間,兩者之間再次對比。
他卻絕望的發現,大明要是對他們用兵,更加遊刃有餘了。
此次被打到盛京腳下就是一個證明。
事後得到的訊息就是,整個大明只出了大淩河堡和右屯的兩個偏師,還是任誰不是很多的隊伍。
就這樣的火槍騎兵,他的大清卻拿不出一支能夠抗衡的軍隊。
彷彿所有的精銳,已經在當年全部戰死在了薊通兩地。
回來的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毫無勇氣對戰。
正如當年兵圍京師,天下震動一樣。
兵臨盛京也一樣是天下震動,不過這一次震動的就是大清的天下。
蠢蠢欲動的蒙古八旗,已經有了脫離的想法,而他現在還不能夠以武力去威脅。
那些漢八旗的人看起來恭順,然而他知道,漢八旗恭順的原因就是,他們滿人還在掌握著最大的軍隊。
數來數去,能夠靠得住的,似乎也只有他的這些兄弟們。
可他的這些兄弟們靠得住嗎?
一個疑問在他腦海中不斷的迴響。
其實皇帝奇偶這副德行,順風順水的時候,彷彿天命所歸。
一旦處於逆風階段,那麼各種本來都被勝利壓下去的隱患都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