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魯王壽鋐,藩兗州,萬曆廿九年襲,子以派、以海。
據錦衣衛所言,可是和孔家人走的很近。
另外也得到了南京的一些人的默許和支援,身後也建立起了一直軍隊,就是暫時不知道戰鬥力如何。
隨著崇禎的備戰。
大明的局勢再次緊張了起來。
原本其他地方,見到崇禎道已經快一年多時間沒有動手,還以為可以繼續的穩定下去。
此時看來已經成了奢望。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三月。
農曆三月三,亦稱“上巳節”,也有“軒轅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說法。
《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上巳節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從宋元時代開始,漸漸不顯,筆記史料和文學作品中都表現了一種追古慕古的情懷。與此同時,寒食、清明、上巳三節呈現合併混同的趨向,最終寒食“並”入清明,上巳“躲”進清明。
崇禎卻在故紙堆中重新把這個重大的節日翻了出來。
軒轅誕生,可是華夏文明的盛光。
怎麼能夠以為某些原因而放棄自己的根呢?
傳統文化,傳承的就是一種精氣神,但是很神奇的就是這種精氣神往往傳承不下來,那些玩弄人心的東西,卻能夠堅定不移的傳下來。
不知是著述的人,忘了在書中記載,還是有的人根本就不想要軒轅的誕辰。
他們寧可去廟裡燒香,求神拜佛,也不願意多回憶一下自己的先祖,在蠻荒時候,戰天鬥地的英姿。
崇禎皇帝去了祖廟上香,也去了英雄殿緬懷先烈。
這次去的時候,他帶上了自己的皇后,也戴上了自己還未曾足月的兒子。
皇后很忐忑,在傳統之中,一般這種時候,是不允許女人前來的。
然而崇禎就偏偏打破了這種約定成俗的傳統。
此時的崇禎還不知道,就是他這一次帶著皇后來了一次英雄殿,從此之後大明的女孩子們,就多了一個英雄夢。
而在英雄殿上香的人,也就多了一些女人。
皇子很安靜,一路上都在睡覺。
只有在祭祀先祖,祭祀軒轅,祭祀英雄殿的時候,小傢伙嚎了兩嗓子。
這次祭祀的隊伍很大。
也預示著崇禎手下的文武大臣們的隊伍正在壯大,他的權利也在進一步的膨脹。
“告訴洪承疇現在可以對袞州展開行動了。”
崇禎下達命令之後,只需要等待結果即可。
手上有人買許多事情也就不會讓他親力親為了,不過該有的監督從來都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