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崇禎帝便藉故將他降為福建按察司照磨——科舉考試時驗卷的小官員。
1644年,即崇禎十七年,也是清順治元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南明小朝廷再次起用熊汝霖,熊不計前嫌,憤然抗清。
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後,1645年閏六月,熊汝霖聯合孫嘉績在餘姚縣城起兵反清,他認為“江面迎攻甚難,不如間道入內地為攻心策”,於是率領一千多人至海寧,招募兵員,萬人響應,號稱“熊軍”。迎魯王朱以海於紹興。
1645年,因軍功擢升兵部尚書,授東閣大學士。
最後也不免為整個大明埋葬了自己一生。
此時卻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居然混著混著,成了被拆分出來的軍情部部長,和駱養性一個級別的存在。
而且辦事能力各方面都很不錯,重要的此人還懂得軍事,這就很難得了。
“策反不用了,皇太極不是一直想要咱們開啟邊市嗎?你可以讓手下的人,放出一點風聲,就說大明有同意的意向。”
崇禎以前一直不同意,是他沒有辦法好好的控制住寧錦一代。
袁崇煥的邊軍,他可是信不過。
據許多訊息匯總,他就能夠看得出,哪怕是他下了聖旨,也是有不少人陰奉陽違,走私著大明不允許的物資。
只有洪承疇他們帶兵入駐之後,一切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建奴再也拿到不到大明的任何東西。
“不知這一次,大明要出售一些什麼東西?”
開邊市就是稅收的增加,李長庚的壓力也很大,別看現在他手上的稅收不少,可要還錢的地方更多。
要是皇上再把軍費也讓朝廷來出,很可能朝廷的俸祿都要難以為繼了。
“除了鐵器和兵器之外,還有糧食和棉花,其它的都在售賣的行列。”
崇禎心中明白,派兵出去攻打,總是要消耗不少的力量,有時候交易也不是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經濟戰可是後世的國家之間最常規的戰爭。
只是此時還沒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而已。
“不過咱們交換的多洗,可以多出一樣,就是奴隸,只要不是大明的子民,都可以在交換之列上面。”
李長庚正在盤算著,大明能夠從這上面獲取多少好處。
忽然聽到崇禎再次提起奴隸的事情。
記得上一次在西安府的時候,就因為此事兩人鬧得不歡而散。
“我知道你想要說什麼。”
崇禎這一次沒有給李長庚說話的機會,“要想前面瓦解建奴,咱們可以不出兵去攻打,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先亂起來。
據說他們的八旗制度之中不但有漢人,還有蒙古人,要是大明能夠購買奴隸的話,建奴們會不會想著去捕捉蒙古人?
這樣的話,咱們不但削弱了建奴的力量,也更能消減一個心頭之患能古人。”
隨著崇禎說出自己的佈局,洪承疇都是一愣,他已經能夠想到寧錦計程車兵們以後會怎麼樣做了。
三天兩頭的跑到建奴的地盤上洗劫一番,不但能夠拿到戰功,而且還能夠得到不少的奴隸。
名和利全都有了。
根本不需要旁人說一些激勵人心的話。
晁剛也是一怔,他原本就已經覺得戰爭很複雜了,卻原來打擊敵人還可以這麼做。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