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金元聽起來不多。
可要是換成以前的十萬兩銀子,那就很多了。
高弘圖聽得眼睛發直,心中卻對皇上的大手筆,佩服不已。
能夠拿出一千金元是一回事,能夠賞賜下去最為獎金又是另一回事。
誰不喜歡錢財。
那些聲稱:千里做官只為民的人,不是騙子,就是大貪官。
反正不是好人。
“好多錢,就是不知道大明的國庫到底撐不撐得住。”
高弘圖酸溜溜的說道,他一個月才多少俸祿,一個拿著銀元花費的人,對於金元可是望眼欲穿而不可得。
“這個不用你操心,是皇上從自己的內庫中頒發的,和國庫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據說現在那些最能打的軍隊,也是皇上國庫出的餉銀。”
孫承宗得意的一抹鬍鬚,說著自己知道的訊息。
而袁可立就是大吃一驚了,國庫的銀子居然還沒有皇上的內庫多,這樣合理嗎?
心中想著,口中也就問了出來。
“怎麼不合理了?你肯定不知道國庫裡的錢財是很多,可是開銷也大啊,雍州和冀州兩地的官員俸祿不用發嗎?那些吏員的俸祿不應給嗎?還有各個地方都在修建道路,那個不用花錢?”
孫承宗不斷的盤算著,相互對比之後,忽然發現軍費開支居然是最少的那一部分。
而這種花費錢財的方式,可是和曾經的大明不一樣。
以前朝廷最大的開支在關外,在大明的所有軍隊。
可現在都是在基建。
也不知道哪個地方出現問題了。
然而要是繼續深思下去的話,就會發現,大明似乎已經有了差不多四五十年都沒有搞過修路和興修水利這樣的大工程了。
雖然年年都在找人服徭役,可那些人都做了什麼。
只有當地的官員才最清楚。
百姓們自帶乾糧,自帶工具,修建的水利工程,簡直沒臉去看。
高弘圖和袁可立忽然閉嘴不談,丟人啊。
作為大明曾經的大臣官員,對於自己的那些同行們都不想過多的談論。
一個個都是透過科舉出來的進士,最不濟也是探花,可做出來的事情,還不如現在文淵閣的那些他們看不起的不入流。
許多事情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然而對比的越多,就越發的無顏面對。
“還是說說別的吧,皇太子出生了,不知對於朝局有何影響?”
高弘圖想著自己是不是毛遂自薦,做一次帝師,混的都好了的話,儒家的根還不一定會斷。
“影響就是,皇上會加快清理袞州的蛀蟲,到時候就看孔家人是識不識相了,另外一點就是大赦天下的事情。”
袁可立說著自己的判斷。
到時候估計許多老朋友都會湧入金陵,而金陵的朝堂之上則會更加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