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連手上的晚餐都顧不得吃了。
“誰說不是,據說那一次建奴入關挺玄乎的,參謀部的人經過了好幾次的推演,最後證明,當時要不是孫傳庭,盧象升和王衝,晁剛四位將軍趕到及時,而且新打造的火槍犀利,大明真的會損失慘重。”
李過是看過那一份推演報告的。
那份報告說了一個殘忍的結局,大明將會滅亡,時間不等,或許十年,或許十五年。
“那麼現在轉過頭來,是不是預示著大明身上的厄運,將要轉到建奴他們的頭上?”
兩人從兵法推演開始,說道最後的玄學上面。
彷彿大明氣數未盡,又活了過來,就是天命所歸。
而事實上,他們的猜測確實正確,可崇禎卻一直在把人們的思考方式,往科學上引導,至於玄學。
崇禎覺得,有他一人現在也足夠大明重新崛起了。
還是少弄出一點神話最好。
“咱們把建奴的火藥廠都連鍋端了,他們還疑神疑鬼的在想著別的東西,大清不亡天理難容啊。”
李過怔怔的瞧著火堆,彷彿已經看到了大明天命加身的模樣。
若是此時崇禎知道立國的想法,或許會生出另外一種感慨。
都說原本的歷史當中,崇禎皇帝越努力,就越錯。
實際上在大廈將傾的時候,找不到唯一可以活命的機會,那是真的會越做越錯,越努力離著深淵就越近。
皇太極多麼英明神武的一個人,一旦遭遇了重大的挫折,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也一樣會越做越錯。
皇帝本就是一個疑神疑鬼的職業。
曾經歷史上的皇太極也不過是死的遭了一點而已,若是一直活著,估計大明還真的就滅不了。
苟延殘喘許多年,或許就會出現另外的轉機。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而現在卻多了崇禎。
當然崇禎自己的計謀,也不是多麼了不起,只是在不斷的提高大明的科技,從而形成了可以利用人多的人海戰術。
戰爭潛力一旦被解放出來。
無論是多麼厲害的鐵騎,只要人數少的哪一類。
總會被很快的淘汰掉。
“那咱們打完了建奴,下一個敵人又是那個?”
粱甫忽然問道。
作為軍人,一旦沒有了戰爭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然而戰爭太過慘烈,也一樣更是一個悲劇。
只有保持著一種緩慢的戰爭態勢,才能夠保證軍人的利益。
不然又會出現那種文人騎在武人頭上的事情。
“敵人?敵人太多了,你難道不知道,黃山哥已經對棉花感興趣了嗎?”
李過說著自己知道的小道訊息。
棉花現在齊魯之地也在種植,可對於整個大明,還是杯水車薪不夠用,那麼下一步就很明顯了。
沒了建奴,不是還有吐魯番嗎?
那塊地方也不錯。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