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風似剪刀。
能裁處細葉,也能碎花。
而二月二龍抬頭民間又被稱為春耕節、青龍節等等。
寓意著陽氣上漲、春雷滾滾,雨水漸多,自古便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這天起,萬物萌生,大地上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春耕也就此拉開序幕。
關內已經冰雪消融。
關外的遼東依然還很寒冷,棉襖的作用,更是體現的淋淋盡致。
也是崇禎不計血本的弄出了一身棉衣,大淩河堡和錦州計程車兵們才沒有受凍,瞧在當地百姓的眼中。
這種奢侈的棉衣,就成了他們眼中的寶物。
只可惜,每一件棉襖都是有數的,暫時還沒有辦法,出售給民間。
被一紙調令從房山縣,調到錦州成做縣令的馬懋才,為了百姓的民生問題,可是上了好幾道奏摺,不說泥沉大海。
可也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後據說是沒有辦法了,皇上才讓道院的人,設計一種能夠在室內取暖的建築方案。
這才勉強解決了寒冷的問題。
馬懋才最近和粱甫走的很近,倒不是有什麼圖謀不軌,而是為了打聽估計什麼時候會有大戰。
他好提前讓百姓們做好準備。
免得死人太多,面子上不好看,政績上也就自然上不去。
到底還是沒有被原本朝堂上染黑的人,心中裝著的還有窮苦百姓。
雖然他的目的也是想要做大官,可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聽說李將軍又出去打黑槍了?不知道這一次收穫如何?”
不同於原本的遼東邊兵們殺良冒功的行為,崇禎辛苦打造出來計程車兵,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
畢竟有著明確的前途,誰也不想幹蠢事,倒黴了自己不說,還要連累旁人。
“什麼叫打黑槍,這叫做打獵,想當年建奴是這麼對待大明子民的,咱們今日之事還了回去。”
打黑槍是他們隊伍之中內部的叫法,外人要是這麼說,肯定是要好好的辯論一二,免得壞了軍隊的形象。
還是皇上說的好,嚴明的軍隊紀律若是做久了,就不想回到原來的那種混亂的隊伍中去,不提戰鬥力如何。
單單一樣,能夠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就夠他們吹噓很久了。
要不是沒有人捨得放棄軍功,死活不想退伍。
現在這個時候,很可能在家裡的田間地頭,吹牛自己當時有多麼的勇猛。
而且用皇上的話說,這可是保家衛國。
從原來的為了當兵吃餉,突然提升了道了國家的層次,立刻就有了大不一樣的變化,精氣神當中的自豪感。
每一個揹著火槍在城裡城外巡邏計程車兵,都能夠在寒風之中挺胸抬頭。
“是,是,是,打獵,打獵。”
和這些當兵的混久了,馬懋才發現兩者之間的交流,真的神暢快,完全沒有想象中的盛氣凌人,也沒有對文人的拍馬溜鬚。
似乎這樣的武人,才是真正的挺起了脊樑。
“我想知道的是,對面的建奴們已經派了好幾次想要建立邊市的使臣,為何被李將軍全部都給攔住了?”
邊市是錦州城的需要,若沒有這個市場,錦州城的繁華也就不復存在。
袁崇煥在的時候,是在暗中和建奴交易的,所得到利潤,全部都被他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儘管如此,還是讓當地的百姓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