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跟對人了,哪怕自己的本事差一點,最後取得的功績和成就,也不是旁人能比得了的。
“狗屎,你不過是運氣好。”
李定國瞪大了眼睛,瞧著李長庚,這老混蛋的臉皮現在是越來越厚了。
“可你得承認這是事實,就比如說,現在大明的財力,也就是皇上說的經濟運轉方式,你看得懂嗎?反正我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還請教了不少地賬房先生,也沒有弄明白,可不耽誤我照貓畫虎,弄得有聲有色。”
眼看著爐子上的酒已經煮好了,李長庚給自己滿滿的到了一杯,得意的說道。
一口溫熱的酒下肚,昨夜還未曾醒利索的殘餘酒力,也跟著被沖淡了許多。
隨即立刻給自己再次滿上,然而這一次卻被眼疾手快的李定國抓了一把雪,扔在了杯中。
雪水融化後的酒水,肯定就淡了不少。
“吃獨食要不得,要懂得分享,才能得到更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多。”
李定國就見不得李長庚的得意,事實卻是如他所說,可到底心裡不爽啊。
他一天到晚,忙著填充皇上給出的大致綱要,還要下發檔案,統計各個地方的稅收和支出,他容易嗎。
“好好好,給你斟滿,一壺酒呢,不多你一杯。”
有酒當然機會有菜,菜是皇上弄出來的試驗田之中,種植的花生。
花生在大明並不稀奇,崇禎只是想要改良一下品種,讓花生的產量更高,為以後的榨油廠做準備。
畢竟花生的產業鏈,還是很長的。
要是成了,又可以解決不少人的就業問題。
當然現在崇禎最苦惱的就是,人口不夠,哪怕是從別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可要只掌控全國之後,還得從新分配人口布局。
“其實皇上下發的許多政令,我也已經看不懂了,只能從史書中找出隻言片語,你可能還不知道,那些東西大多都集中在那個朝代。”
外面瘋傳他李定國有多了不起,幾乎神門都懂,而且很多政務出現的漏洞,也能夠很快的補上。
可真實的情況卻是,自己不過是一個傳達人員,一個查漏補缺的二道販子。
要真有這種本事,以前科舉怎麼也能夠考得上,何必走歪門邪道,從榆林一路的跑到西安府毛遂自薦呢。
當然也是他的運氣好,當年差一點跟著張獻忠造反了。
“原來你我都是爛兄爛弟。”
李長庚在西安府的時候,因為奴隸事件,和崇禎不歡而散,想了許久得沒有想明白,大明已經斷絕得了奴隸制度,為何又有走從前的路子。
“誰和你爛兄爛弟?我現在可是每一天都有學習的,而且已經能夠漸漸地看得懂皇上下達的一些政令了。”
李定國有理由得意,他在緊跟著皇上不斷地成長,可李長庚似乎因為某些原因將要掉隊了,只要時間的長度拉長。
到後來說不得還能指點指點李長庚呢。
想到得意處,李定國就嘿嘿嘿的笑出了聲。
“我覺得你對我不懷好意。”
李長庚眼睛一眯,瞬間察覺出李定國的內心想法。
“你不用覺得,我就是對你不懷好意,只要你學的東西跟不上我,嘿嘿,就被怪我把你在我身上用過的手段還回去。”
“說吧,你學習的方法,有什麼竅門沒有,給我指點一二。”
“多看史書,然後仔細的揣摩,你會發現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從崇禎的花園之中,回去的那些大臣們。
都一個個的勤奮了起來。
彷彿每一個人的身後,都跟隨者一位監督者,讓他們不斷的學習,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