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之中,只有他跟在崇禎身邊最久,洪承疇的軍功最重,而孫傳庭卻是最早跟隨崇禎的。
所以對於晁剛的說法,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孫傳庭都很重視。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想必你們都聽說過吧?”
見洪承疇和孫傳庭,都看向了他,等著他多說一點見解,畢竟他們三人,在接到那一份可以嚇死人的公文之後。
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跳不了誰。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末年的歷史事件。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導致諸侯們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
晁剛本事個粗人,忽然間講起了故事,讓洪承疇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面子上沒有多少表情,可心中已經開始琢磨著,這個故事,和軍隊的臨時調動權到底有什麼關聯。
“皇上說,烽火戲諸侯聽起來是個兒戲,可要是當做一場軍事演習,不定時的來一次這樣的訓練,那麼真正的敵人到來之後,就能更迅速的召集士兵,展開反擊。”
這種新奇的說法
(本章未完,請翻頁)
,讓洪承疇和孫傳庭陷入了沉思。
原本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周幽王戲弄諸侯的故事,可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周幽王似乎也沒有錯。
人家只是來了一場軍事演習,這些諸侯們就不幹了。
真的把軍國大事當成兒戲的反而成了那些諸侯。
故事的反轉,讓他們兩人一時都接受不了,他們的學問也在和這種思考方式激烈的對抗著。
洪承疇覺得他的學問,拒絕他接受這種說法,並且從心底厭惡著,只因這種說法,可是和他學到的那些東西格格不入。
然而能夠被晁剛說出來這個故事,想必皇上也是親口說過。
他又不得不和皇上的步調一致,從而調整自己的認知方式。
固有的認知,一旦被調整起來,真的很困難,要不然也就不會把一些人稱之為犟牛了。
而孫傳庭也是一時接受不了這種說法,明明是周幽王欺騙了所有的諸侯,為何分析到最後,卻成了諸侯們見死不救,沒有一點忠義可言。
這就是所有的儒生們所追求的西周制度?
晁剛瞧著兩人沉思的樣子,還記的他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也一樣的不知所措。
當時太還以為是歷史太過荒謬,欺騙了他。
然而實際上,還真就是他被歷史給欺騙了,事實上,他找了許多的書籍,烽火戲諸侯真的而只是故事,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
(戰國竹簡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原來的申後外家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打敗周王,西周因而滅亡。竹簡上並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良久洪承疇和孫傳庭才穩住了心神,示意自己可以了,你接著再說。
晁剛放下手中的大龍蝦,清了清嗓子道。
“皇上是決定以後,每個一年半載,大明的各州都要做出一次軍事演習,這種演習可以是剿滅反賊,也可以是對抗外敵,當然若是需要的話,也可以抽調各個州的精銳,進行一次對抗賽,不能讓大明養兵的時候,養著養著全都給養廢了。”
“還有一點就是,各個軍隊,都要按照級別給出一點臨機決斷的權利,說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們都在外面領兵打仗,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在西安府募兵,對了你們要是不信的話,當時李長庚也是在場的。”
臨機決斷。
這種權利別看只是四個字,可不知是多少將軍們夢寐以求的。
又不知有多少將軍,為了這四個字,身首異處,不得好死。
現在他們就要拿到了,卻又有些恍惚,總覺得哪裡不對,卻又想不起來。
“皇上他真這麼說過?不是我不信,只是事關重大,不得不多問兄弟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