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種話都在大街小巷中流傳。
有念著袁崇煥好的,那是被袁崇煥救了的,也有大罵袁崇煥的,那是因為自家的兒子為此戰死,還沒有拿到一文錢的撫卹。
更有被當地士兵欺負過的家中有閨女的老父親,恨不得把自己的委屈說給所有人聽。
洪承疇就這麼站在街道旁邊聽著。
什麼樣的話都能入耳。
劉體仁也不再抱怨了,經常受到兵災的地方,這些百姓已經活得很不容易了,想想關內,若不是崇禎皇上變法。
似乎這些百姓依然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和大明內部的納西而百姓沒什麼兩樣。
“老百姓總是記恩的,一點小小的恩惠就能讓他們記一輩子。”
劉體仁語氣莫名的嘆道。
他知道袁崇煥為什麼要跑,可就是這麼一個把寧錦防線弄得一團糟的人,也一樣留下了自己的恩義。
老百姓可不管袁崇煥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對他們好的,那就是好人。
可要是對他們不公,只要能夠窺到一點能夠報復的機會,就會立刻上去咬下一塊肉來。
“可老百姓也總是最記仇,別說你做了多大的官,只要能夠讓他們實現報仇的願望,上刀山下火海他們都願意。”
洪承疇來的最早,所以對城內的許多事情,也都有耳聞。
要是他們不來的話,這座城池還在袁崇煥這樣的人手中,遲早有一天,不是讓建奴們打破,而是被城內的百姓們給燒掉。
“袁崇煥實在是一個矛盾的人,到現在我都不明白,他到底是為了圖什麼?”
劉體仁在來的路上查詢過袁崇煥的資料,上面提到他可以為了十萬人,不過勸阻的想要救回來。
而且還成功了。
雖然不是經過他的手救回來的,而回來的人也只有三千多人,可一言活命之恩,百姓們可是從來都不會忘記。
還有記載時關外地都被哈剌慎諸部所據,所以袁崇煥到任後,駐守於關內。沒多久,哈剌慎諸部歸順,經略王在晉令袁崇煥移軍駐紮中前所,督參將周守廉、遊擊將軍左輔的軍隊,管理前屯衛所的事務。之後王在晉又命袁崇煥前往前屯安置遼東的失業人群,袁崇煥當即於夜間出發,冒著被虎豹襲擊的危險穿梭於荊棘之間,四更天入城後,將士們都誇讚袁崇煥有膽量。
然而最後為什麼又墮落如斯?
“一顆白蓮子,若是扔在墨汁當中也會被染黑,還會發臭,他只是陷得太深,已經出不來了。”
洪承疇心中有些慶幸,好在他還沒有墮落下去,就運氣不錯的遇到了崇禎皇上。
要不然,袁崇煥的現在,可就是他以後的樣子。
劉體仁沉默,大明上下的官場風氣,就是這麼潛移默化的,讓一個人白的變黑,黑的發臭的。
“難怪古時候,有一個孟母三遷,只希望以後的大明,不要再回到從前那個樣子。”
這實在是一個沉痛的話題。
“有一件事,你大概還不知道,除了冀州和雍州兩地之外,所有的大臣官員們,都想回到原來的那個樣子。”
隨著洪承疇說出真相,劉體仁全身莫名的一寒。
他想不出來,這些人到底是聰明呢,還是真的蠢笨如豬。
洪承疇彷彿看出了劉體仁心中的想法。
一起沉重的道:“只有回到大明原來的樣子,他們才能活的更滋潤,至於那些百姓,誰會去管那麼多。”
真相往往很殘酷,卻又讓人不得不去接受。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