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就是,既然已經遇到建奴了,那麼第一次大捷之後,肯定會引來更多的人馬攻擊,最後身死也就是理所當然,只要不是親臨現場的話,聽說的人,根本就無從分辨真假。
當然對於南京朝廷來說,也是一個正面的宣傳。
畢竟抵抗外辱犧牲,總是一個好名聲不是。
總不能讓崇禎專美於前,而南京毫無作為吧。
只要是在朝堂之上,官員的底線,在許多時候都是沒有的,顛倒黑白,指鹿為馬都是常規手段而已。
若做不到這一點,乾脆還是回家種地的好。
在鄭三俊的提醒之下,有更多的人,已經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即便是阮大鋮再不甘心,也得收起自己的小心思。
“那就這麼辦吧,為國捐軀,總要給出一些賞賜才好。”
馬士英思索了一下,就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南京小朝廷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只需這些大臣們,在自己的門生故吏的耳邊,隨便的說幾句,很快毛文龍大英雄的事蹟,就傳的沸沸揚揚了。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朝堂之上的這些人,一定會相信毛文龍真的是個大英雄。
不但他們相信,他們也要讓崇禎相信,知道了在昌平縣境內燕山腳下的天壽山,建有英雄殿的事情。
而崇禎也對這件事在大力的宣傳。
想著不管怎麼說,毛文龍都應該接受國家祭祀吧,這樣也能體現出他們這些朝臣們也在做事不是。
可這些人卻從未曾想過,假的英雄,怎麼可能進入到那種象徵著榮耀的地方。
至於因此而引發的後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與此同時。
早到了一兩日的晁剛,也已經透過了望遠鏡,看到了遠處帶隊的莽古爾泰。
“少將軍,敵人是從義州過來的,看樣子是想要渡過大淩河,然後斜插進來切斷大淩河堡和錦州的聯絡。”
衛薄厚帶領著參謀們,已經能夠透過人數的多少,可敵人行軍的方向,估計出了好幾種圖謀。
而切斷錦州和大淩河堡是最有價值,也最容易實現的最後個用兵之法。
只要成功,大淩河堡就是孤懸在外了。
一點補給不足,很容易引起士兵的譁變,最後被輕易的拿下。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滿清之中有用兵大家啊。”
聽了衛薄厚的分析,朝剛不得不嘆息一聲。
大明的人口可是建奴的十幾倍還多,卻偏偏就那麼大貓小貓兩三隻,也不知道那些儒生們知道現在大明軍隊的狀況。會不會羞愧難當。
若口眾多的大明,沒有多少這種人才,才幾十萬的建奴,卻又了這種領兵大將,若不是現在大明的火器還能佔據上風。
晁剛實在想不出,一旦開戰大明的出路在哪裡。
不過一想到,皇上建立的參謀體系,是不是早已經預見了這種事情發生,不得不為之才做出的選擇?
“建奴人多勢眾,通知下面,立刻進入備戰之中。”
晁剛只恍惚了一下,就立刻下了命令,雖然敵人還很遠,可自己的準備也要做好,都是新兵,只有做好了萬全之策,才能夠不慌亂出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