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忽的轉身,沒好氣的笑著說道。
“臣,惶恐。”
代善一揖到底,低頭不語。
皇太極看著他良久,才無奈的喟然長嘆一聲。
身邊的老朋友最近彼岸花實在是太大了,皇帝的權利,和臣子的權利,確實是最能改變一個人的。
“惶恐個屁,今晚上來我府上,咱們好好的吃一頓烤全羊。”
皇太極忽然爆出粗口,在代善心目中熟悉的那個人,又一次回來了。
“對了,出兵先不急著,咱們等兩天,等袁崇煥走遠了再說,另外把莽古爾泰也叫上。”
此時正是他們大清發展的最好時機,可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做出錯誤的決定。
他雖然很看重《三國演義》這本書,上次入關之後,也搜到過一本《三國志》。
可看了三國志之後,才恍然發現,若不是當年劉備不信任關羽,敢於當時怎麼可能大意失荊州。
只要劉備大度一點,是不是三國的局面最後又會有更大的不同?
之前他對付莽古爾泰的手段,和劉備對付關於的手段何其相似。
若真的這麼做了,自己少一員大將不說,大明肯定是佔盡了大便宜。到時候損失最大的還是他皇太極。
口中吩咐著代善,心中想的卻是皇權最容易迷失本性,他要時刻的警惕自己。
一個痴迷於權利的皇帝不可怕,一個瘋了的皇帝也不可怕,當然所謂的明君更沒有什麼好怕的。
可一個痴迷於皇權,卻又時刻清醒著的皇帝,絕對會是一個恐怖的對手。
崇禎此時還不知道,他的對手皇太極正在發生著驚人的兌變,而起因都是個三國有關。
《三國演義》教會了他兵法,《三國志》卻教會了他帝王之術。
一個無師自通的帝王之術,可比崇禎的一知半解強多了。
**
遊擊金冠的訊息傳出去的時候。
袁崇煥只是在召集人馬,還沒有開始出發。
等到晁剛帶著新編練的新軍,來到高臺堡的時候,袁崇煥已經離開了錦州。
從寧願到錦州的距離不短,哪怕是晁剛的新兵經常吃肉,鍛鍊的也有了一定的水準,也根本沒辦法短短的兩天時間之內感到錦州佈防。
“粱甫高臺堡不用守了,只要孫少將軍守住山海關就成,你帶著所有兵馬跟著我走。”
晁剛知道軍情如火,根本就來不及多交代。
他自己的手下也是,邊走路,邊吃東西,只不過糧餉不缺,可是火槍的卻就還是很大。
遵化的高爐建好的時間不長。
生產出來合用的鋼鐵,也不足以立刻就轉化成兵器,即便是現在有了水利鍛造,效率大大的提升。
可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內,鍛造出兩萬幹火槍,還是力所不及。
所以他的隊伍,到目前為止只有差不多一萬人,裝備了火槍,剩下的還是吃手空拳,最多就是撿一些大明剩下的刀劍。
而此時每多出一份力量,就是對戰局最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