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殿修的很高大,整體的顏色很單調,只有黑白兩種,只要進去的人,無不感覺到肅穆沉靜。
正中央是一個大石碑,石碑被一隻大龜馱著。
上書“大明英烈永垂不朽。”(書友不要笑話,想來想去就只有這個最好。)
兩側也有石碑,左側刻著從大明開國到現在,所有戰死在沙場上的將軍名字,旁邊還有一個書架,書架上的書籍,就是崇禎命人整理出來的這些將軍們的平生事蹟。
只要有人想要看看,只需要上一炷香,就可以帶走一本書籍。
宣揚英雄的事蹟,崇禎一直在不遺餘力。
就算是一些最後反叛了的將軍,也有名字在列,反叛只是內部矛盾,可在打外敵的時候,只要出過力,英雄殿就不會把他排除在外。
就是這一點做法,讓崇禎控制下的那些軍官們,一個個的都恨不得出關和建奴們打一場,即便是戰死,也是有人祭祀的。
而且還是國祭,誰不動心。
李長庚看得更加明白,只要大明的國祭不斷,那麼大明的軍隊,就絕對不會反叛。
以後某些將軍要是想造反的話,可就得掂量一下,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們同不同意。
左側都是將軍的,右側卻全部都是陣亡的已知士兵的。
只要有名字,哪怕是叫狗蛋,上面也會記錄著籍貫和他所參加的戰役。
又是一番祭祀,在天黑之前才忙碌完畢。
這次可不像他第一次登基的時候,弄得亂糟糟的,簡直是在丟人,也不知道那些人怎麼就好意思待在朝堂上領俸祿。
在回去的路上,崇禎找上李長庚道:“我想要在皇陵和英雄殿附近建一所一千五百人的衛所,這些人三年一換,你給拿出個章程。”
李長庚早就知道英雄殿的建設,也早就知道祭祀的流程,可只有真正的身臨其境,才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見英雄享太平。朕建立英雄殿,就是想要告訴後來者,這大明的官場不是蠅營狗苟可以混日子的。”
崇禎對那些文人的做法真的是深惡痛絕。
打仗死人的時候,一個個逃的飛快,做官了,開始有權利了的時候,一個個的打破腦袋的往裡面鑽。
都是些什麼玩意。
李長庚以前也以為,治國平天下,都是文人的事情,可現在皇上把事情都掰扯明白的攤在他的面前,卻才恍然。
大明已經被儒生們的認知,給扭曲成什麼樣子了。
民間的傳說,也成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若真的沒有人當兵了,那大明可就真的完了。
今天一天都不怎麼說話的王衝,一直都在沉默著,想起他做官,一開始也只是為了保住自家的財產,面對被人給黑掉。
可經過了幾次惡戰,身邊的手下,也死了幾個之後,才發現,打仗是真的要死人的。
若不是他已經被皇上封為少將軍,他父親絕對會讓他趕緊脫了軍服,回家繼承家產。
這次的祭祀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洗禮,一個不再是為了當官而當官的想法,已經在心裡開始生根發芽。
同來的這些士兵們,也是一個個跟的昂首挺胸,邁著堅定地步伐。
原本為了混餉銀的心思,似乎也因為此次的祭祀,而沉澱了下來,他們已經知道了當兵的榮耀在哪裡。
當然糧餉也是不可或缺的。
沒有誰會餓著肚子,為了理想奮鬥,若真有那樣的混賬皇帝這麼幹,也絕對不會長久。
李長庚都一一應下,他現在已經想好了,下一期的內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