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其實是徐光啟的徒弟。
在沒有進入道院的時候是在邊築臺製炮,進兵部職方主事。
那時被一紙詔令從遼邊,召回了京師之後,就進了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的道院。
可在知道傅通成為了“火槍大學士”之後,進行火炮研究的熱情,比以前高了不知多少倍。
他本就有製造火炮的底子。
在不缺銀子,也不缺精鐵的道院裡,各種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製作方法,都能在手裡過一遍。
此時他用廢了的精鐵,若是按照市價,已經有大概叄拾萬兩銀子左右了。
現在在他手中煉製出來的火炮,已經幾乎接近崇禎皇帝口述出來的樣子了。
“兩軍相遇,弓弩爭先”,弩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使戰場上的攻守與拼殺陡增幾分慘烈。古代與弓弩共領風騷的,還有一種被稱為炮的“遠端”射擊武器。這種炮就是拋石機,從作戰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認作是火炮的鼻祖。
而火炮更是優於弓弩和投石車,自然會被人重視。
孫元化也想要一個“火炮大學士”的頭銜。
手指在最新打造的火炮上劃過。
沒有遼邊城頭上的火炮巨大,也沒有那種火炮射程遠,可他的優勢就是容易攜帶,操作簡單。
只需要三人和一匹馬,就能做到最簡單的運輸,裝彈,測量和發射。
而且還有了一種可調節射程距離和方向的轉盤。
說起來還是研究四輪車之後,開啟了這一關鍵性的技術。
伸手搖著一旁的柺子,火炮的跑口子緩慢的抬起,然後又緩慢的落下,試驗了許多次升降,接下來就要實驗其穩定性和準確度了。
“來人,把它拉到試驗場,實驗射擊。”
在道院觀看了一圈,崇禎對於這些人研究的進度很滿意,正想回去喝杯茶,忽然就看到一伍士兵,拉著一架火炮從一件寬大的廠房中走了出來。
“咦,這是要試射火炮?你們把後裝式的火炮研究出來了?”
徐光啟一眼就看出,正是孫元化拿到了大量的精鐵,鑄造出來的玩意。
他還在其中出了不少的注意呢。
“製造早就能製造出來,只是以前的精鐵硬度不行,才一直拖到了現在。”
“這麼說礦石研究部門的人,是做出了成果了?怎麼沒有聽到他們說起?”
“他們都在攢著勁,想要一次性做出更多,所以才壓著不上報。”
“呃···好吧,各人有個人的想法,不過相應的獎勵還是要給的,之後的大學士頭銜,也不能少,所有的身份也要有相應的福利。”
“這個他們應該很喜歡,只是有一點比較難弄,他們研究的時間太多了,所以叫徒弟的時間就少了許多,目前到處在用人,你看要不要讓他們多話點時間,教教那些新來的年輕人。”
自從崇禎提高了道院所有人的待遇之後。
那些原本以為子女嫌棄辛苦,不想繼承家業,現在一個個的削尖了腦袋的往裡面擠。
可這一次的稽核,卻比以往嚴了許多倍,作為學徒可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學派掌門人,拿到大學士頭銜,可就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
“做研究就做研究,這樣就挺好的,不過我給你們說的學院建設的如何了?”
格物學院才是真正可以培養人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