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第一次騎兵登上了戰場,從而淘汰了車兵,火槍的最後成行,用在了軍隊上,也自然地就淘汰了騎兵。
落後的總會被最先進的取代,這是從來都無法違背的客觀規律。
京師很大,大到若是跑上一圈都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我也不知道多大,更不知道餓著肚子的人能跑多久,只能用很久來代替。)。
而王衝的望遠鏡卻看得很遠,只要發現有建奴的隊伍騎著馬,想要從比的方位驅趕百姓,就能夠迅速的組織起火槍兵及時趕到,然後就能欣賞落馬者的慘樣。
“城牆上的人是怎麼發現咱們騎兵動向的?”
杜度面色鐵青的問著身邊跟著的張萬春。
“這麼遠的距離,沒有人能夠發現,只能說明京師之內,還有咱們所不知道的神秘軍隊,而且配備的全部都是這種火槍。”
張萬春只能想到這一個解釋,只是這些解釋,就連他自己也是不相信。
京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還能不知道?
雖然崇禎皇帝廢除了爛到無以加復的京營,可也沒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處這麼多的精兵良將。
糧食是一個方面,餉銀也是一個沒有辦法迴避的問題。
每個士兵三兩銀子,這是他還沒有投降之前,就知道的餉銀,比邊軍的糧餉可要高多了。
只是這種訊息只在很小的一個範圍內傳播,可不敢給手下的那些士兵們知道。
“那又為何一開始我們工程的時候,不全部用出來?而且這麼多的火槍手,出城打打仗不是能夠更快的收復失地?”
杜度彷彿是在說給張萬春聽,有似乎是在自言自語。
忽的想到了一個問題回頭道:“會不會京城之內有什麼事情,牽制住了這一部分兵力?而到了現在才騰出手來進行戰鬥?”
他的想法,是基於朝廷中許多大臣們,為了能夠和他們交易賺取大把的銀子,從而換了不知到少個遼東總督,而想到的。
內部的爭鬥,總是會忽視外部的戰爭。
這一點在他們女真人,還沒有建立金國之時也存在的問題。
統一不了每一個人的利益,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人內耗。
杜度的想法,讓張萬春一呆,他自認為也是個聰明人,可在真正的聰明人身邊,卻總覺得自己是個蠢貨。
這麼明顯的問題,他也早該會想到了。
自從崇禎弄出了一個“火槍大學士”,不知多少儒生起來反對,整個朝堂也是烏煙瘴氣。
最後不得已才進行了大換血。
可換上來的信大臣,真就會和原來的那些大臣們不一樣?
讀的同樣是論語,中庸,四書五經,想法和思想早就趨於相同,怎麼可能不趁著崇禎不在,城外還有大兵壓境的大好時機,收攏軍權呢?
杜度敏銳的捕捉到了張萬春的想法,嘿嘿一笑道:“看來你也察覺到了這一點,只可惜一開始的好機會錯過了。”
“在京師,你有沒有熟悉的朋友能夠聯絡上,不奢求這一次就能用上,只要能夠長時間聯絡,總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情報。”
對於情報的重視,杜度現在也是有了深切的體會。
在關外作戰的時候在,總是是能夠及時的街道某些有用的情報,不但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也能夠拿到更大的好處。
可進了關內就不是這樣了。
彷彿聾了,瞎了一般,一腳趟進了泥潭,渾身是力氣,卻就是用不出來。
“我,我儘量試試。”
張萬春無奈的應著,怕是這一次出去之後,京城裡的許多人,就要去全國各地修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