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直默不作聲旁聽的盧象升心眼都快要跳出來了。
砸文廟,新皇可是真敢想。
另一邊陪同著的王承恩,可不知道這些話意味著什麼。
他只知道黃生很生氣,那麼後果就必須嚴重。
而且他也看那些文人一個個的都不是好東西,若不是皇上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怎麼可能發現在這麼多隱秘的問題。
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殺頭的。
這些人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些。
好在皇上仁慈,雖然查的兇,換的人也多,卻從未下狠心殺過人。
眼看著快要到城門的時候,城門兩旁的官員就已經等候在了此處。
只是條件不允許,如若不然灑水淨街的事情,也不是不會發生。
“楊總督辛苦了,天災不斷,民生多艱,不知總督何以教我?”
崇禎下了馬車,連忙迎了上去,此人在他曾經的記憶力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若不是曾經好奇,想要看看大明末期到底有多少氣節不虧的人才,可能還真不會記得有這麼個人物存在。
歷史上楊鎬的四路遼東軍戰敗後,楊鶴推薦熊廷弼、張鶴鳴、李長庚、薛國用、袁應泰等人。
並且上書分析了遼東軍事戰敗的原因,由於楊鶴的說話太直,受到當時大官的討厭,大官們打算借別的事把楊鶴趕走,楊鶴於是自己稱病離開了。
正好楊鶴父親去世了,依律楊鶴居家守喪。天啟初年,朝廷起用楊鶴為太僕少卿,又提升為右僉都御史,讓他去巡撫南安、贛州。楊鶴尚未上任,母親又死了,廣寧的戰事又失敗了,魏忠賢因為楊鶴庇護過熊廷弼,把他給除了名。
說起來此人算是大明最後的伯樂,識人有一套,而且都是有本事的忠臣良將,可惜的就是結局不是太好。
崇禎一臉笑意問候著,根本就沒有半點剛剛還在盧象升面前使臉色的憤怒模樣。
楊鶴心中很奇怪,從別處傳來的訊息,都在說新皇對待官員有多麼苛刻,根本就沒有啥好臉色給看。
此時面對他,可不是這個樣子。
心裡的疑惑一閃而過,到底是可以說勉強經歷了三朝的元老。
這麼一點城府還是有的。
“皇上愧煞老臣了。”
說著就要下跪行禮。
崇禎瞧著老人顫顫巍巍的動作,心裡滿不是滋味,說起來這麼大的年紀了,原本就應該頤養天年,卻還在為大明這個破敗的江山,沒日沒夜的奔波。
“別,趕緊起來,你我君臣之間不興這個。”
崇禎連忙扶起,然後對著身後跟著的王承恩道:“以後李老來找我,不需要下跪行禮,只需作揖就行,另外必須賜座,記下了嗎?”
什麼贊拜不名,等等籠絡人心的手段,崇禎也是用的出來的。
而且面前這個老人,當得起他的榮耀。
楊鶴老淚縱橫,衣袖遮掩的檔口,再次作揖道:“老臣謝過皇上恩榮。”
兩邊跟著出來迎接新皇的大臣們,微微低著頭用眼神交流著自己的看法。
一行人邊走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