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你去看看雍州有多少青樓,只要是識字的清白女子,都給我找來,我就不信這些女人寫不了字。”
崇禎在雍州做的事情越多,底下的那些百姓過得越好,王承恩在面對崇禎的時候業力就越大。
他自己想不明白,卻不妨礙他能迅速執行崇禎的決定。
若是以前他還會字心裡想一想對錯,可如今呢?
想那麼多做什麼?
立刻去辦就成。
皇上不會有錯,若是真錯了,也是辦事的人錯了。
這種樸素的價值觀,已經悄悄的在他腦子裡,再也揮之不去。
而本就睏乏的李長庚,卻是瞪大了眼睛,仗著半開的嘴唇,彷彿溺水的金魚無聲的吐著看不見的泡泡。
心裡則是暗道:自己還是太過年輕,再這麼幹下去,皇上不會有事,自己絕對會是史書中的大奸臣。
堂堂大明讀書的儒生不用,偏偏要去勾欄瓦肆,弄些低賤的女人來辦事,縱觀歷史哪朝哪代有這麼做的皇帝?
崇禎瞧著李長庚幽怨的眼神,彷彿在看著背叛他的小媳婦,崇禎瞬間感到身上一陣惡寒。
訕訕說道:“這不是沒人嗎?剛好那些女人也都識字,據我所知不少人比那些秀才們好要厲害。”
忽然崇禎彷彿想到了什麼,接著又道:“你說我這麼做,會不會拉攏一些女人,比如說那些儒生的母親,又或者他的姐姐,妹妹,妻子,小妾?”
說著說著,心頭一陣恍然大悟,對女人還能頂半邊天的真實含義,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只有提升了女人的地位,男人才能為了自己免於被淘汰掉,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以前是炸不到可以替代的人選,現在有了,那麼儒生就不再是永遠不會貶值的金子,只要不夠努力,隨時都可以被他們看不起的女人來陣局他們曾經的地位。
治理國家,不單單是要合理的分配資源,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整個群體的矛盾,而減少群體矛盾的辦法,也不一定都是讓所有人都能拿到國家強大的紅利。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讓其中的一部分人,產生一種隨時都能夠替代的危機。
從而讓那些人自發的把內耗,轉成自身前進的動力。
然後等到所有的剩餘價值,再次堆積如山的時候,戰爭還會繼續來臨。
當然,戰爭還會來臨,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他目前看到的就是,如何改變大明。
李長庚是個聰明人,崇禎只要開了頭,他就能猜測道以後會發生些什麼事情。
最先變化的就是整個國家,女人的地位會提高。
從雍州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
皇家辦的紡織廠,香水廠,香皂廠,肥皂廠,等等這些不需要大少體力的工廠,除了有限的三班護衛,幾乎都是女人。
因此引發的某些東西,他也下去調查過。
曾經在家裡會捱罵的,會別人嫌棄是個吃白食的女人,忽然就有了一種被人尊重的感覺。
然而追根究底,被尊重的也不過是她能拿回來的食物。
和家裡男丁出去做工之後,辛苦掙得的口糧,相差不大的時候,家庭的地位就在隱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