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到底沒有把奏摺拿出來給崇禎看看。
而崇禎本以為自己不理會,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了,卻沒想到整件事情的發生卻是愈演愈烈。
上書奏摺無果。
這些文人再次玩起了了宮門口跪著請願。
打算以這種操縱輿論屠龍術,來逼迫新皇改變想法。
其中加入的各個黨派的人都有,就連一直水火不容的閹黨也在其中。
崇禎想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麼,把自己一人關在了御書房苦思冥想對策。
此時的御書房之中,只有三位太監和一位錦衣衛總指揮使。
說出來也是諷刺,整個朝堂上如今能夠支援崇禎的,就是這些身體殘缺的人。
魏忠賢近來過得並不舒服,新皇不喜歡他的“九千歲”名號,他改了,不喜歡有人給他立生祠,他也改了。
雖然給他加重了權利,卻不知為何他的心裡反而沒了底氣。
如今就連收受賄賂,都已經不再去做了。
就是他的那些兒郎們,也一個個約束的很好。
按理說不應該啊。
大權在握,怎麼都要意氣風發才對。
人生的反差,在這一次自己手下的那些,認了自己做義父的官員,也跟著一起反對新皇,他卻沒辦法控制的時候,恍然驚醒,他所能依靠的只能是皇上。
重新有了這一份認知,對於自己曾經坐下的事情,也多了一層深入的思考。
他不是一個有文學素養的人,可用市井之徒的那些想法,也看出了其中的兇險。
而這些兇險偏偏都不是他要求弄出來的。
底下人拍馬屁,自己是很舒服,卻從未曾想過其中的深意。
此次想來那些義子們是在把他當做背黑鍋的牲口來用。
一旦沒有了利用的價值,立刻就是身死的時候。
特別是這幾日,每當半夜都會在睡夢中驚醒,而當發現自己根本不能控制那些文人之後,就用東廠的探子們,仔細的搜查所有貪汙受賄,當街行兇,欺男霸女,買賣人口的證據。
重要的是這些事情他還沒有辦法和旁人商量。
而和他關係不錯的客氏,也憑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察覺出了一些問題,正在極力的彌補和改變。
被皇上召集去往御書房路上的時候,也見到了另一位大太監。
兩人平時都是互相看不順眼,然而這一次卻是都從對方的眼中察覺到了一場危機。
曹化淳說是太監,不如說是一位文人。
他的所思所想,大部分都是站在了文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在皇上弄出“火槍大學士”頭銜的時候,就知道事態要遭。
可由於當時自己沒有在身邊陪著,也就沒有機會勸阻皇上。
而他之所以知道的這麼詳細,還是新成立的道院掌院徐光啟,親自給他傳的話。
當時徐光啟沒有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因為經驗不足,事後想了又想,想要補救卻已經晚了。
在三位太監和駱養性沒有到來之前,崇禎脾氣暴怒的恨不得把整個紫禁城給拆了。
然而四人先後到來之後,崇禎又恢復了風輕雲淡。
似乎那些跪在皇宮門口的大臣們,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