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他這個已經在華國展露頭角的年輕導演,面對電影市場帶來的層層壓力,也不由心中暗暗打鼓。
即便電影失利,也不是不能接受。因為他足夠年輕,哪怕退出電影市場,也可以依靠影視劇市場,繼續過現在這種一部戲吃三年的美妙生活。
說回到《失控npc》這部電影上面,依照周浩的構思想法,這部電影的亮點,肯定會放在劇本腦洞上面。
那麼問題來了,他該設定什麼樣的腦洞環節呢?
跨種族戀愛對於現如今的網民而言,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如果轉換成現實人物和遊戲角色的網戀呢?
有了構思之後,周浩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劇情拓展。
可以把主角覺醒的前提條件,轉換為因愛而生!
被一個遊戲角色吸引,從而接觸到了可以連結現實的遊戲道具,實現跨次元壁的交流溝通,從而引發主角對於自身世界的思考。
然後進一步拓寬主角內心想法,展現整體世界觀,讓主角明悟自己身處一個遊戲世界,從而進一步實現自我救贖。
想到這裡,周浩又覺得有點無趣。
“這要是都讓我猜想出來,等這部戲上映以後,還有去觀看的必要嗎?”
還別說,就這套揣測,周浩敢保證與原劇本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重合率。
聽上去很厲害吧?
僅透過簡介和預告片,周浩就猜出了百分之五十的電影內容。
可實際上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
在接觸過江文、寧武等人後,周浩不是那個年輕的少年,咳咳,他長大了!
如果讓江文他們來猜,接著周浩的話題和腦洞,極有可能把劇情推測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相差的百分之二十,是因為周浩與他們經驗上的差距。
“如果脫皮去骨的把《失控npc》核心挑出來,新增上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從而寫出自己的劇本,會怎麼樣呢?”
想到這裡,周浩忍不住又想起了半年前,他接觸張謀導演,以及《懸崖》劇組的事情。
借《懸崖》劇本的構思,周浩進行二度創造,從而拍出了《潛伏》這部被大眾奉為經典的影視劇。
他這算是碰瓷嗎?
要不要再碰一次?
這玩意兒有點上癮啊!
仔細想想,他所有作品的構思和初期創造,似乎都是從別人身上借鑑(碰瓷)來的。
《忠良》就不用多提了,原劇本不是他寫的,後來改劇本的時候,他也只是提了個構思。
第二部作品《金錢遊戲》,借鑑於大逃殺遊戲,內容方面脫胎自浩清園孩子們平日裡經常玩的幾款互動遊戲。
第三部《光榮》,這個更別提了,劇本源自於一本日記,這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接下來的《潛伏》,起源於《懸崖》,張謀導演默默舉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