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王世充,黃明遠就一個人在堂中練字。今日兩個決定,都是極為艱難的決定,即使是黃明遠,做出這兩個決定來,亦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可這些東西,有的無法排遣, 所以只能用練字來靜心凝氣。
黃明遠讓王世充去做的兩件事,尤其是後一個,是事關千秋萬代的決定。
前者不用說,留下王世充,最大的目的便是用他來清洗洛陽小朝廷。正如王世充所認為的那般,整個洛陽小朝廷的存在對於黃明遠來說, 有百害而無一利。就是和黃明遠爭奪正統, 然後噁心黃明遠的。
雙方因為利益原因, 其分歧根本無法彌合。除非一方選擇放棄權利,但這卻是不可能的。
黃明遠是個將軍,所以在知曉結果註定之後,便不會浪費時間,再和洛陽小朝廷相互消耗,這也是黃明遠南下金墉城,竟然一直沒跟洛陽小朝廷打招呼的一個重要原因。
黃明遠準備要拋棄洛陽小朝廷了。
兵貴神速,說幹就幹。
黃明遠準備最快時間動手,以防生出其他亂子來。雙方關係如亂麻一般,越攪和越扯不清,快刀斬亂麻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以黃明遠的實力,遠不是洛陽小朝廷可以比的。不過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這個小朝廷的統治,卻是有大學問。
自楊廣死後,洛陽小朝廷也算是正統的一支,若黃明遠堂而皇之地對其動手,不管什麼原因, 都會被歸結到謀反作亂上。
畢竟在傳統意義上,黃明遠一直算臣, 而洛陽小朝廷算君。
洛陽小朝廷是殺不死你, 也會噁心死你。
黃明遠當然不願意揹負這個罵名,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置身事外,讓旁人去處置洛陽小朝廷。
而此時此刻,並沒有幾人適合。
無論是黃明遠的部下,還是張方翼等黃明遠的親戚,誰去做都會被認為是黃明遠直接指使的,最後這個鍋還得落到黃明遠頭上。
唯有王世充,眾人都知道他背叛了黃明遠,他去做,能撇清不少黃明遠的關係。
當然無論怎麼著,在這件事上,黃明遠都不會乾淨了,所有人都會猜測王世充是被黃明遠指使的。但是隻要沒有證據,黃明遠來個死不承認,就不會掀起多大的浪花。
而且黃明遠還準備設計王世充來個被動反擊,這將使黃明遠受到的影響更加減弱。
可以說自始至終,黃明遠都沒有將洛陽小朝廷放在眼中,他所要的一切不過是儘量維持一個好名聲。
第一件事雖然突然,但較為正常,但第二件事,王世充雖然應承,但並不理解。
將洛陽城內的原住民全部分散到各地,那洛陽城不就成了一個空城。
其實這正是黃明遠希望的。
唐宋時期,尤其是宋朝,我國最早的城市古典資本主義在大城市覺醒。整個北宋,王朝的統治基礎,實際上是文官和開封百姓。
以一城令一國便是如此。
當然這和藩鎮割據時期,各軍閥地盤太小,不得不努力經營主城有關,也說明都城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整個洛陽百姓,最初的原住民並不多,其餘多是從各地抽調的。這群人多是商人、富戶,對政府的向心力本就弱。
而且整個天下,洛陽百姓怕是最不待見黃明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