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中午,左才相率軍進入隋軍的伏擊區,此時也發現了對面的隋軍。
左才相見到隋軍主力大驚,下意識地便想撤退。
這時張大虎認為,眾人遠道而來,不打一戰便撤退,實在說不過去。況且官軍數量, 不過幾千人,他們則有十多萬人馬,數倍於官軍,這樣的兵力比,優勢巨大,沒必要非得撤退。
其他眾人也紛紛贊同。畏戰退縮, 實在太傷士氣了。
主要是眾人擔心左才相不是真心救援, 所以故意擠兌。主要是左才相能應付沈覓敵,就能應付他們。
左才相見狀,也不好拒絕。
當然他也覺得此戰勝利的可能性極大,於是贊同出兵。
左才相下令,向迎面的隋軍發起攻擊。
這些盜匪,平日裡打仗也不列陣。主要也是人多,實在沒法列。平日裡都是一窩蜂,衝起來陣勢很足,當然若是敗了,那場面更加的壯觀。
盜匪急進,雙方將要短兵相接。
就在這時,蔡知運下令擂鼓出擊。
此時埋伏在蘆葦之中的隋軍突然出現,而南部兩側外圍的騎兵也突然殺出,直奔盜匪軍的大營。
數千鐵騎,如滾滾洪流一般,迅速將十多萬盜匪軍給分割成三截,整個聯軍完全崩潰,隋軍只剩下瘋狂的圍剿。
不得不說, 無論什麼時候, 數量都不完全等於質量。
若是這支軍隊完全是左才相的,哪怕只有一半,也能發揮一點戰鬥力。但十多萬人馬,分屬於十多個盜匪頭目,還心懷各異,各不統屬,這樣的戰鬥,誰來了也打不贏。
很快,三軍崩潰,眾人不約而同地潰逃。
不得不說,眾人平日裡稱兄道弟的怪起勁,關鍵時候,沒一個管用的。
眾人一路向西逃,隋軍騎兵沿途追擊。
這時候騎兵的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一眾盜匪軍隊,根本跑不過隋軍。等聯軍逃到下相,十多萬的軍隊,已經摺損十之七八, 連張大虎也戰死於亂軍之中。
這時候左才相等人什麼想法都沒了,就是要逃命。
眾人沿著泗水返回宿豫,沒想到隋軍騎兵提前從沭陽直插宿豫城下。雖未破城, 但確實將這群人牢牢地給堵住。
雙方又戰一陣,聯軍仍是大敗。
左才相沒有辦法,只得選擇放棄宿豫,逃亡西南方向。
西南地形廣闊,迴旋餘地大,實在不行,進入淮南或者是逃到淮西,都是可以的。
可是左才相不知道的是,隋軍既然準備好了埋伏,自然不會對他們往西南逃竄沒有準備。
果然,在宿豫西南方向不遠處,薛萬淑正率軍等著他們。
薛萬淑跟左才相等人可謂是殺父仇人,此時相見,可謂是仇人眼紅。兄弟幾個薛萬徹、薛萬均都是虎狼之將,左才相一行根本擋不住。
左才相只得再次折道往北逃,最終在僮縣故城(今安徽省泗縣東北)一帶被隋軍給包圍。
左才相據守城中,眾盜匪也以為沒法生存,只得拼命抵抗。
歸師勿掩,窮寇勿追,哀兵必勝。
這時候蔡知運使了一個計策,一眾盜匪,此時就是狗急跳牆,為了活命,才奮勇抵抗。既然如此,便得給這些人一個希望,一個放下抵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