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的南國,還是溫暖依舊,而此時南海城中隋軍將士的心卻寒冷如冰。
雖然今天是元旦佳節,可沒有一個人高興,因為直到今天,大隋給各部最後的時限已經過了一天,可嶺南各族、各部,沒有一個人趕到南海。
這是各家在這場站隊中,明確地拒絕了大隋。
知道此事的官員、將領、士兵無不感受到屈辱與憤怒。天兵降臨,天威煌煌,可這些嶺南的蠻夷之徒,卻依然不服王化,悍然挑釁大隋的尊嚴。
他們怎麼敢?
對於無數榮譽加身的隋軍來說,這種挑釁和侮辱,非得用敵人的鮮血才能洗刷。
諸部不來是陳稜早就料到的事情,可是但此事成真之後,陳稜還是義憤填膺。他不知道這些南國蠻夷到底是有什麼樣的底氣,才敢如此狠抽大隋的臉。
“備戰!”
嶺南諸家尚不知道隋軍的憤怒,或者知道了也不會在意。
此時各家的首領皆雲集在信安郡的治所高要縣,做著攻打南海城前的商會。
這場會盟從十二月中上旬便開始了。
嶺南的俚僚不知道有多少,往往別村,各有長帥,恃在山險,不用王法。但這些俚僚多分別依附於各家,真正能站到棋盤前做棋手的並沒有幾個。
除了馮盎、冼寶徹二人,還有合浦寧氏的寧洄藻、寧宣、寧道明三人,馮盎的次兄馮暄,長兄馮魂的兒子馮士翽,永平李氏的李光度,李光略之子李暈,梁化鄧氏的鄧文進,蒼梧陳氏的陳龍樹,羅州龐氏的龐孝恭,再加上高法澄和嶺南俚僚中勢力最強的楊世略、談殿二人,便是此次會盟的真正棋手。
當然還有自領昆州總管的沉遜,領融州總管的歐陽世普,象州總管的秦元覽,澄州總管的韋闕等人,但因為實力太弱,也只能看別人下棋。
各家的人馬加起來,有近十萬軍隊,實力並不容小覷。
其實這個時候的嶺南,人口已經眾多。大業四年全國統計人口的時候,嶺南(不算交趾諸郡)便有三十萬戶,一百六十萬人口。這還只是在籍人口。至於那些沒有被編戶的俚僚之屬,不知道有多少。再算上各家的隱戶,整個嶺南的人口,至少有二百到二百五十萬人,甚至更多。
俚僚之輩乃越人後裔,素來好勇鬥狠,很多地方甚至都是奴隸制,因此人人可為兵丁。嶺南真要是暴兵的話,三十萬也能拉出來。
不過這十萬軍隊,算是各家真正的精銳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自打起聯盟抗隋的旗幟之後,便退無可退,非得擊敗隋軍,才能將嶺南的局勢搬到正軌上。
不過仗還沒打,所有人先出了兩個難題。
蛇無頭不走,既然是各家聯合,就得有一個領頭的,相當於盟主。否則各家各打各的,準出亂子。
而第二點便是大家聯合起來抗隋,那該怎麼打,四面都是隋軍,先打哪裡。
不說南海、鬱林兩支隋軍主力,始安、熙平、龍川皆有隋軍的部隊,先打哪後打哪,關乎著各家的利益。
其實這兩個問題算一個問題。
當然大部分人的話語權是比較弱的,大家爭論半天,最後集中到兩點上。
李光度要當盟主,主張打鬱林,寧氏和沉遜、歐陽世普、秦元覽、韋闕等人皆支援李光度。黃明聰在嶺南西部逐漸發展,半年多的時間,已經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