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郭華帶來的這封信,雷長潁的手都在抖,這不是勸降信,這時絕他雷長潁命的絕命符啊。
雷長潁很清楚,一但信中內容在公安城裡傳開,不知道城中有多少人會為了隋軍的許諾,對自己下手。
雖然現在眾人跟著自己降了李唐,但真心願為李唐效命的,幾乎沒有。
一方面天下大勢幾乎是已經漸定,沒有幾個荊襄人願意為根本沒有對他們有恩義的李家賣命。另一方面,李世民發動的江陵之變,雖然他有幾千幾萬的理由將其包裝成正義的,可是對於心向蕭氏的荊襄百姓來說,李世民無論是手段還是藉口,都實在是太過於低劣,讓人噁心。這讓荊襄百姓打心底裡無法接受李氏。
人心這東西,面對真刀真槍的時候,大多數是沒用的。但是當沒有真刀真槍威脅的時候,大多數又是有用的。
雷長潁立刻便下了決斷,命最重要。於是他親自帶著人去誅殺了唐朝的監軍,又召集屬下,宣佈投降大隋。
至此,公安城兵不血刃,為大隋攻下。
郭華的成功早在陳克敵的預料之中。
等郭華高高興興地回營報功之時,陳克敵卻突然告訴郭華,再次回到雷長潁軍中,隋軍要向公安城發起攻擊。
郭華聽到這訊息都懵了,直到陳克敵要求雷長潁向江陵求援,郭華才明白了陳克敵的意圖。
陳克敵這是要演一出笑裡藏刀啊。
郭華又高高興興地返回公安城,看來老天爺都幫自己,自己這一次除了勸降之功,又要加一個破敵之功了。
次日一早,陳克敵兵進公安城下,並命人前往城下勸降,揚言“只誅雷長潁一人,餘者不論。”
雷長潁當然不降,戰鬥就此開啟。
而與此同時,雷長潁便派遣親信趕往江陵,向李道宗求援。
李道宗早就得到陳克敵西進的訊息,一直如臨大敵。接到雷長潁的求援信,更讓他心中震盪,隋軍果然是來勢洶洶。
不過對於是否救援公安城,李道宗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公安城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只是他不知道雷長潁抵抗隋軍的決心,因此不敢貿然出兵。若他這邊一出兵那邊公安降了,反可能置援軍於危險之中。
說到底,還是李道宗不信任雷長潁。
李世民留在江陵負責軍政的是李道宗、許紹和唐儉。其中李道宗以江陵道行軍總管的身份管軍,許紹單獨統領水軍,而名義上整個荊襄的政務全由身為山南道行臺尚書左丞的唐儉負責。
而且李道宗年紀太輕,由唐儉負總責,也壓得住陣。
聽到李道宗的懷疑,唐儉便言道:“雷長潁應該是可信的,畢竟雷長潁除了緊跟我大唐,也別無去路。”
李道宗有些不解,於是便言道:“晉昌公(唐儉的爵位,晉昌郡公)之言為何意?”
唐儉乃言道:“當日江陵一戰,蕭銑逃走,在公安之時,為雷長潁所襲,傷亡慘重,大將甄敬也犧牲,蕭銑殘兵是一片悽慘,狼狽至極。之後蕭銑便揚言,必殺雷長潁。我軍在蕭銑軍中的密探也瞭解到,巴陵之戰後,蕭銑便派人前往陳克敵軍中投降,其要求中有一條,便是要北隋軍誅殺雷長潁,可見蕭銑對其的恨意。一個雷長潁當然比不過蕭銑,這雷長潁在隋軍那裡,就算是上了必殺名單。雷長潁若是不想死,就非得為大唐效命不可。”
聽得唐儉的解釋,李道宗一直懸而不安的心終於放下了。只要雷長潁可信,這仗他就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