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鬱平,作為鬱林郡治的鬱林城的防禦就嚴密多了,畢竟此地算是李氏的邊防重鎮。黃明聰攻城數日,亦沒能破城,黃明聰也不在此耽擱時間,只留下大將何光率四千番兵便繼續北上了。
留下四千人並不是攻城的,而是為了保障河道和守衛鬱平城。
至於鬱林城,則留給了寧長真了。黃明聰去信給寧長真,告訴對方,隋軍已經打到李光度的家門口,身後就一個鬱林城未下,你自己看著辦吧。
寧長真野心勃勃,四面出擊,是幾大家族中野心最大的,妄圖一統嶺南。
可惜甯越郡東面的合浦有寧宣、寧道明這種自家人,而寧長真南征交趾兵敗,向北又幾乎被李光度趕出鬱林,屢次受挫,難以存進。
黃明聰徵李光度,給了寧長真一個機會。
黃明聰的意思,李光度很明白。隋軍是不會幫著寧氏攻打堅城的,寧氏要想要鬱林城,就得寧氏自己來取。
這件事在寧長真看來也是理所當然的,雖然之前雙方已經約定黃明聰幫著寧氏佔領鬱林郡,可若是寧氏什麼都不做等著黃明聰將鬱林郡拱手奉上,那是痴人做夢。
而且隋軍都打到李光度老巢了,寧長真要是再不敢出兵,那就屬於無能了。
於是寧長真糾合了寧宣、寧道明等寧氏宗族力量,聯合出兵鬱林。
而隋軍這邊,對於讓寧氏出兵之事,諸將有不同意見。眾人都覺得這是隋軍在前面迎擊李光度軍主力,倒是讓寧氏在後面撿便宜。
黃明聰倒是有算計。
黃明聰眼中的可不僅僅是一個鬱林郡,而是整個嶺南。因此這場大戲,若是不讓合浦寧氏登場,豈不是不能盡興。
鬱林郡是塊肥肉,也是沼澤。
黃明聰主力離開鬱林縣北上之後,很快便到了桂平縣。
桂平縣城位於鬱水和陽水(今黔江)的交匯處,過了桂平,便是隸屬於永平郡的大賓縣(治今廣西桂平縣東北四十里)了。
桂平作為兩水交匯處,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李家在此屯駐了大量的軍隊。
或許很多人聽到桂平這個名字內心並無波瀾,而換個名字,很多人就知道他了。桂平往北的潯江之中,有一段曲折的河道,江流湍急,危巖奇突,灘險密佈,暗礁四伏,巨浪翻滾,江水洶湧,濤聲若雷。傳說此地有大藤如鬥,橫跨江面,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此名為大藤峽。
歷史上赫赫有名大藤峽之亂便是在此地。
黃明聰不知道大藤峽之亂,但是很清楚,從桂平往東,已經算是進了李家的腹地。李家在此經營數百年,非易下之地。
果然黃明聰到了桂平,便發現桂平城兩面環水,一面環山,只有南面的狹長地帶可通人。而且桂平城西面盡是群山,互為掩護,李家屯重兵於此,想要破城,非得付出極大的傷亡與時間。
黃明聰見狀,便下令放棄攻打桂平,全軍分水陸兩部,直逼永平。
諸將大驚,這是連後路都不管了。
大將張鎮州連忙進諫,認為如此行軍,太過冒險,一旦後路斷絕,則有全軍覆沒之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