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出陳克敵所料,在見到隋軍大軍兵臨巴陵,阻斷長江之後,蕭銑的心思立刻就變了。
蕭銑當然不想降,誰不想當皇帝,之前的投降不過是沒有辦法的最好選擇。
但隋軍的前來,就給了蕭銑一個騰挪轉移的機會。而且蔡德讓等人還不停地勸告蕭銑,大隋的實力遠比李唐強大。真要是投降,就是投降大隋,也比投降李唐要好得多。
於是蕭銑彷佛忘記了之前向李唐請降的請求,緊閉城門,不納唐使。而郭華等人似乎也因為隋軍的到來,信心大增,竟然開始加固城防,鼓動士氣,準備打一場守衛戰。
李世民搞偷襲背盟,著實讓荊襄之人不爽,若有機會,大家都不願意投降。
“蕭銑狗賊,背信棄義,不當人子!”
蕭銑的出爾反爾,可氣壞了李世民。
李世民之前被隋軍的突然出現嚇了一跳,可那並沒有蕭銑突然背盟給他的打擊大。
雖然李世民沒多大節操,但畢竟年輕,又沒當過皇帝,還保留那份看待世界的天真,而蕭銑這一下子,毀了他最後的美好了。
李世民真想現在就衝進巴陵城,砍了蕭銑這個老小子。
不過也只是想想,他手中不過萬餘主力,算上降兵,也只有兩萬餘人。這點兵力若是不顧一切地攻打巴陵城,對面的隋軍必然會勐擊唐軍側翼,到時候李世民想全身而退都難。
所以非得先解決了對面的隋軍,才能再攻擊巴陵。
雖然李世民不知道對面的隋軍怎麼出現的,但他當初離開江夏的時候,從巴陵直到武昌,數百里的長江,盡為唐軍控制。不說江夏的李孝恭,沔陽的李大亮,光是鯰瀆鎮就有梁軍上萬水師。
隋軍主力殺到巴陵,難道江夏、沔陽都丟了嗎?
李世民不敢相信,他只能告訴自己,隋軍是水師西進,並不一定佔據大江兩岸的城池,所以李孝恭、李大亮二部未必有事。
不過鯰瀆鎮的梁軍就是自欺欺人也說不過去了,梁軍橫在江上,阻了隋軍西來之道,今隋軍已至,唯一的可能就是梁軍或敗或降。
李世民正猶豫著接下來該怎麼辦,這時有斥候來報,對面隋軍的主帥乃是黃維揚的參軍陳克敵。
聽到這個名字,李世民立刻激動地站了起來。
對於這個名字,他太熟悉了。當年在黃明遠身邊當學生的那幾年,陳克敵作為陳遠的兒子,就是豐州二代的領頭羊,素來被黃明遠拿來與李世民比較,更被黃明遠戲稱為“雙壁”,不亞於漢時衛青、霍去病。
二人做了好些年的同學,相互知根知底。雖然二人的關係一般,但彼此都視對方為自己的競爭者。
除此之外,二人還有一個關係,李世民本來是好好的未婚夫,李世民返回李家之後,雙方解除婚約,而好好新的未婚夫,便是陳克敵。
飯糰看書
雖無殺父之仇,卻有奪妻之恨。
李世民望著遠處的君山島,緊握住雙拳,過了良久,又慢慢鬆開。
李世民太清楚陳克敵的能力,所以他知道,這一仗決不能心存僥倖。是他忽視了長江下游的防禦,以至讓陳克敵直搗腹心斷了他的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