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整再戰,林士弘覺得自己出了個好主意。
雖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但林士弘卻忘了,他的這一停頓,雖然重新佈置了陣型,但也給了城中守軍喘息的機會。而隋軍在經歷了殘酷的戰鬥考驗後,逐漸成長和適應了戰爭,懷寧城這臺戰爭機器在經過最初的不適之後,已經開始走向了正規。
戰爭已經從最初的攻擊戰,向著相持戰、消耗戰發展。
而和隋軍相比,林士弘更缺乏時間。
林士弘在浪費了快一個星期之後,終於決定再次向懷寧城發起攻擊。
這一次林士弘選擇的主攻方向是西門。
林士弘已經連續面對了隋軍的精銳部隊,他敏銳的發現,隋軍精銳應該就這些了,否則隋軍真有上萬以上的精銳,就該主動出擊,而不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將懷寧城圍得水洩不通。
果不出林士弘所料,西面城牆的守軍都是同安郡兵,少經戰陣,戰鬥力遠不如杜伏威麾下的部隊。
讓同安郡兵駐守西城牆也是沒辦法的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黃維烈軍隊就這麼多,只能緊著關鍵之地來,剩下的,蝦兵蟹將也得用。
不過西城守將安排的是王雄誕。
杜伏威、闞稜、王雄誕三人都是勐將,但杜伏威偏於變,闞稜偏於勐,唯有王雄誕是智勐兼備,機變無雙,人不能及。整個隋末,堪稱南國第一武將。
這一波攻擊,為了破城,林士弘將身邊的親衛部隊也用上了,自己本人更是親自統率督戰隊在後督戰。
戰鬥一開始,就進入到白熱化中。
楚軍如浪潮一般,一波一波不斷向城頭髮起攻擊,而隋軍則將滾木礌石如不要錢一般,拼命向下砸。
整個戰爭進入到最慘烈的蟻附攻城階段。
無數的人被砸死、砸傷,城外的屍體堆都快壘成了牆。城頭的金汁、熱油如雨,整個城外都是灼熱的腐爛味道。
攻城階段,楚軍死傷慘重。
戰爭進行到這個階段,已經成了一場意志的較量。
林士弘此時也咬緊了牙關,下達了後退必斬的威脅。
新打造的衝車、井欄被士兵推著,不要命地往前,任憑城頭上箭、石如飛。衝車不停地撞擊著城牆,連續的攻擊,竟然將一處城牆給衝破了一個大口子。
整個懷寧城,並不算一座堅城,這麼多年,也未經多少兵災,所以一些城牆,堪稱年久失修。
勉強的修繕並不能彌補城牆本身的問題。
眼看懷寧城的城牆破了一個口子,林士弘喜出望外,立刻讓人向缺口處進行攻擊。
在林士弘看來,仗打到這個時候,他終於見到了曙光,懷寧城離破城已經不遠了。
但守城王雄誕並不這樣認為。
其實懷寧城的城牆情況黃維烈等人都很清楚,底子太差,誰也不敢說哪一處會出問題。於是黃維烈一開始便讓人做了準備,在城牆內側佈置了一圈木質的柵欄,構築了第二道臨時防線。
木質柵欄的防守效果當然不如城牆,但卻可以給隋軍流出足夠的反應時間。
大量的楚軍從缺口處衝了進去,但是他們前面的不是坦途,而是一排排泛著寒光的重弩。
王雄誕眼看城破,便讓人將提前準備好的刀車去堵住缺口,而弓弩手則埋伏在柵欄之後。
等楚軍入城,刀車堵住楚軍向兩側前進的方向,而重弩對著當面的楚軍不斷地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