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率軍向東郡而去,在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會和了其弟宇文智及。此時宇文化及是四面皆敵,惶惶無路,不知何去何從。
最後還是宇文智及建議,先返回彭城,再做計較。
彭城周邊數郡,雖然盜匪眾多,但並沒有強大的勢力。憑藉著這近兩萬的驍果禁軍,雖難以有大的發展,但至少能穩守城池。
而且從兩淮進入軍事實力不強的巴蜀、荊襄更為容易一些。
宇文智及也有些想明白了,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而關中又遠隔萬里,已經是回不去了。這時候與其非得去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倒不如尋得一塊根基之地。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強似現在這般無根無萍的狀態。
宇文化及早沒了主意,只得聽從其弟的建議。
從韋城前往彭城,最合適的路線應該是先折道前往浚儀,再順著當初西進之路南下。這一路眾人熟悉,沿途也沒有強力阻礙,安全快捷。
可是宇文化及說什麼也不想再前往浚儀。
浚儀尚屬於滎陽郡,此時怕是李密早就揮軍前往,再往浚儀而去,恐怕要直接一頭撞到李密的手掌心中。
當然還有一條更近的路線,便是從韋城橫穿濟陰郡,幾乎是走直線到達彭城。
但很快這條建議,亦被宇文化及否決。
濟陰郡幾乎盡為孟海公掌握。此時橫穿他的地盤,無異於孩童持寶而嬉行於鬧市之中,到時候閉為孟海公所襲擾。
之前宇文化及在孟海公手下吃了不少暗虧,心有餘悸。
而最後,他們尚剩下一條路,那就是從韋城向東進入東平郡、魯郡,經亢父之道,再南下彭城。
這條路繞的最遠,但沿途只有東平徐圓朗、蘭陵盧公暹這樣的小魚小蝦,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很快,兄弟二人確定了走最穩妥的北路,宇文化及將沿途糧食搜刮一空,向東而去。
大軍向西,走沒多遠,到了歷山(今山東省鄄城縣境內山)一帶。
歷山,古雷澤西岸之山。上古時期,舜耕歷山,漁雷澤即此。
宇文化及到了此地,突發奇想,想去祭拜一下帝舜。
宇文化及自當初江都宮變之後,一路困頓,屢遭厄運,雖然成了權利無比的大丞相,但根本沒多大意義,反倒流離失所,落魄至斯。他不想著勵精圖治,捲土重來,倒是把希望寄託在鬼神之上。
宇文化及希望透過拜祭帝舜,能得到帝舜的保佑。
宇文智及聽得此事,很是詫異。
走北線到徐州,要多走上百里。三軍睏乏,糧草短缺,將士疲憊,本就不堪重負,再在歷山耽擱一日,得多消耗多少糧食。
而李密尚在後追擊,浚儀情況尚不明,這時候不早點趕到彭城,不是發瘋找死一般。
宇文智及便勸宇文化及勿要停留,加快程序。
可宇文化及是鐵了心要拜祭帝舜一番,因此對於宇文智及的勸告,毫無所動。
兄弟二人,各持己見,然後竟然爭持了起來。甚至到最後,還是宇文化及強擺大丞相的官威,才壓下了所有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