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會突圍,是在張文遠的計劃中的事情,但張文遠絕沒有料到李淵是如此有準備的突圍。
一大早,張文遠就接到斥候來報,唐軍出西門突圍。
張文遠大喜,李淵這個老東西,終於肯動了。
於是張文遠立刻令三軍出戰,並按照計劃,和劉雲芳分從南北兩側,出擊渡河的唐軍。
兩支部隊,數萬人馬,皆是騎兵在前,步兵在後,直奔唐軍而去。
隋軍大營和同州城離著有段距離,因此當隋軍趕到戰場之後,便發現已經有唐軍開始渡河了。
張文遠立刻佈置軍隊,向唐軍發起攻擊。
右屯衛一側,以楊義琰率騎兵為先鋒,張文遠統兵於後。虎威衛一側,以王君廓率騎兵為先鋒,劉雲芳統兵於後。
當然張文遠也沒有忽視同州城。
兩軍分別以辛文禮和高元臻二人率部,試探性地向同州城發起攻擊。
若是城中唐軍盡撤,則趁勢破城,堵上唐軍最後的退路。若是唐軍在城中有主力部隊,也能防範城中唐軍,趁亂向隋軍發起突襲。
張文遠率軍到達戰場,便見唐軍已經朝南列陣,陣前盡是拒馬、大車,以為阻礙。大陣前方布長矛兵,後方布弓弩兵,大陣兩側,還有騎兵壓陣。而在此陣之後,背面還有一陣朝北列陣,與此陣互為掎角之勢。
不得不說,陣是好陣,兵就難說了。
而在兩陣之間,便是一條空道,這道從同州城的西門直到洛水河岸。
而在洛水河岸邊,唐軍已經搭建了臨時的陣地,依次進行渡河。不過洛水寬處約千步,唐軍沒什麼大船,渡河並不容易。
張文遠明白,唐軍準備以車陣和強弓勁弩阻擊,就是在拖延時間,李淵這時準備能渡河多少,就渡河多少了。
所以為今之計,必須要速戰速決。
戰鼓擂擂,旗幟飄飄,
楊義琰緊握長槊,向著對面的唐軍,發起了攻擊。
隋軍騎兵的箭頭部隊,盡是突擊騎兵。這些騎兵,每人身著鐵甲、持長矛,身下的戰馬也皆是披上皮甲或者是布面甲,以抵禦箭矢。
馬的裝備,比人都好,可見隋軍騎兵之精銳。
這些人放開腳步,向前出擊,如蛟龍出海,黑虎出山一般,威如雷霆,簡直是勢不可擋。
對面的唐軍,都是些新軍,雖然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訓練,但並未有什麼作戰經驗,更沒有打硬仗的心理準備。
於是面對大地的顫抖,戰馬的嘶鳴,眾人無不戰戰兢兢。
唐軍雖然手持弓箭,但好多人面對隋軍,心中膽怯,還不等隋軍進入射程,便已經將箭射出。
人都是從眾的,所以前排的弓箭手,紛紛跟著一同將弓箭射出。一眾弓箭,稀稀拉拉,如隔靴搔癢一般。
而隋軍根本未到射程,這一輪弓箭,完全沒造成什麼傷亡。
唐軍陣中的老兵,已經開始破口大罵。
雖然是新兵之軍,但軍中將領,包括中下級軍官,都是老兵中抽調的。若非如此,這群新兵見到這種陣勢,直接就逃了。
老兵破口大罵,可新兵太多,根本沒什麼用,反而引得亂糟糟的。
轉眼的功夫,隋軍已經殺到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