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永豐倉南。
這場戰爭打的有些詭異。明明是佔據地利的唐軍,卻擺出了攻擊的陣勢,而圍城的隋軍,則是擺出兩個防禦陣型與唐軍對峙。
雙方的主戰場在城南,由李建成對陣屈突通。而在城西,隋軍還有一個大陣,由黃明溥率領,以為策應。
兩家一個五萬,一個六萬,實力倒也相差不大。
不過雙方心態則各有不同。隋軍這邊,並不害怕消耗,尤其是黃明溥,就是豹韜衛打光了,他也不懼,今日損失殆盡,明日就有兵補上,只要完成戰略目的,傷亡代價是不必考慮的。
李建成則不同。
關中的形勢李建成很清楚,小小的關中,不算新徵的兵馬,就養了超過二十萬人。而且關中大部分的資源,還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養這麼多兵馬,不過是靠著永豐等倉儲的充實,但半年來,關中的老底子也消耗的七七八八。
到現在,長安實在無力支援他了,連糧食、物資都沒有。
所以他得儲存有限的實力。
帶著這個想法,李建成這一仗打的並不痛快。
戰鬥一開始,由王長諧率領天紀軍向隋軍主陣地發起攻擊,獨孤懷恩和呂紹宗各率部為兩翼策應。
王長諧的天紀軍,核心部隊都是當初晉陽起兵的老底子,戰鬥力不錯,也是李建成麾下的中堅力量。
由王長諧帶頭,眾人迎著隋軍的箭雨,便向前衝去。
永豐倉城南,雖然設在一片平地,但因為身處崤函之道上,條件有限,所以地方並不是很開闊,不過這正好適合唐軍的步兵攻擊,而隋軍的騎兵則受限於地形,有些迴旋不開。
很快,王長諧就撞上了桑顯和部。
隋軍陣中,屈突通望著唐軍如潮一般的衝鋒,臉上毫無變化。
桑顯和在前軍列陣,但似乎戰鬥力並沒有想象地那麼強。王長諧的隊伍和桑顯和僵持了約半個時辰,隋軍的陣腳,竟然有些紊亂。
王長諧和桑顯和打了大半年,雙方知根知底。
眼看桑顯和部的陣型不穩,他立刻集中手中的騎兵猛衝缺口。隋軍的增援有些緩慢,漸漸的缺口被越撕越大。
屈突通見狀,立刻率領中軍往前壓。
不過屈突通的中軍數量並不多,他的向前也沒有完全帶動起部隊。
對面的李建成見狀,又令左翼的呂紹宗向率部壓著步子,緩緩向前,從隋軍的右前方插入。
李建成打的好主意。
一旦從側前方撕開隋軍的口子,很快便能順著口子突入到隋軍中軍位置,這仗就算勝了一半了。
截止到目前,整個戰場形勢,基本上還算掌握在手中。
呂紹宗進擊的很快,他軍中有李建成親將馮立率領的千餘精騎開路,很快便突入隋軍之中。
馮立兇悍,勇不可當。千餘騎兵跟在其後,如騰龍躍虎一般神勇,無人可敵。
隨著馮立的不斷推進,屈突通部被撕扯成三份,且前軍和中軍、後軍有些脫離。若不是屈突通死命地約束著部隊,屈突通部便要亂了。
馮立部的兵馬,不斷地衝擊著隋軍的矛陣,弓箭甚至射到屈突通軍前十多部。
李建成在後望著唐軍戰場的進展,心中狂喜。
若是這一次能因禍得福,徹底擊敗屈突通,整個關中的形勢都會有一個大的改觀。
這時李建成身邊的謀士韋挺說道:“世子,屈突通已經是強弩之末,再有一把火,屈突通就要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