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城,也就是後世的固原,絕對算是一座軍事上的天選之城。他位於群山之中的一塊高地之上,東面是高平川水,西面是隴山群山。再往外側,都是透過關卡、小路與四面相連。
這樣的地形,使得原州成為緊緊紮在黃土高原上的一枚釘子。
整個中國歷史上,光是在原州爆發的大戰,不知道有多少。拓跋燾與赫連定,渾瑊和尚結贊,吳璘與完顏璋,楊一清與達延汗,圖海與王輔臣等等帝王、名將,都曾在此鏖戰。
原州城條件太優越,黃明遼圍城雖緊,但也一時不能下。
這年頭打國內戰爭與國外戰爭還不同。畢竟以後要統治其地,自不能殘民害民,真要來個天火焚城,燒死這一城百姓,自己心裡也過不去。
原州城不好打,倒是不影響隋軍對周邊諸地的佔領。
尤其是蕭關。
蕭關位於涇州與原州交界位置,是薛仁杲從涇州撤往關西的必經之地。若取蕭關,塞彈箏峽,薛仁杲就是發現了關西的危急,想退回秦州,也沒那麼容易。
蕭關天險,素來是關中的北塞。
秦代的蕭關在環縣一帶,而到了漢朝,就挪到了隴山關口。
隋軍本來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蕭關是兵家必爭之地,哪怕傷亡再大,也得在最短時間內破關,為此隋軍將不怕犧牲,不惜代價。
可出人意料,蕭關的防禦,簡直不堪一擊。
常仲興的兵力皆集中在了原州城,忽視了對周邊關卡的防禦。
畢竟原州南線的幾關,都是勾連西秦內境的,並無受敵襲擾的可能,原州唯一的敵人是靈州的梁禮,常仲興可不得集中兵力於原州,隨時準備北上嗎?
蕭關守軍有五百人,多是有一些輔兵和當地土兵組成。
這些人本就是有奶就是孃的主,如何會為西秦死戰。於是尉遲恭叩關,這數百人不戰而降,整個蕭關天險,幾乎是以一種滑稽而可笑的方式,完完全全地落入了隋軍的手中。
至此,西秦軍回師通道被隋軍堵住。
而幾乎如蕭關一般,平涼縣、六盤關、木靖關等地,或只有兵二三百,或僅有兵百人,隋軍幾乎是傳檄而下,不過數日,
此時整個原州,只剩下一座原州城。
黃明遼圍城原州,這時從南面有一支西秦軍向原州趕來。
黃明遼本不急著攻打關西七郡,但對方援軍到來,正是圍點打援的好機會。於是黃明遼命令段綸率軍繼續圍城,他則親率部隊南下破敵。
從秦州趕來的西秦軍其實並不是原州的援軍,而是西秦的運糧軍,不過目的地確實是原州城。
薛仁杲鏖戰豳州不下,軍糧、軍士又不足,便數次派人前往涇州、原州和秦州,徵調糧草,補充兵源。
涇原雖剝削的緊,但畢竟剛下未定,還少不得關西七郡的支援。
鎮守後方的大將翟長孫費盡心思,才從關西七郡,徵調了十萬石糧草,還有八千新兵,輸送往豳州。
十萬石糧草,去掉消耗,運到豳州,也夠大軍消耗兩個月的了。
翟長孫是西秦的內史令,相當於宰相。不過薛舉稱帝之後,四面封官,連王爵都封了數人,至於三公、三師、大將軍,更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