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廓佔領了榆次縣城,使得隋軍佔據了一處攻防基地。
十二月二十五日,劉雲芳率領虎威衛主力趕到木井城(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陽曲鎮)。同一日,張文遠率領右屯衛主力趕到榆次縣城。
十二月二十六日一早,兩軍合圍晉陽城。
十多萬隋軍兵臨城下,原本一直不將其當回事的李元吉,終於懼怕了。
此時的李元吉,雖然囂張跋扈,不當人子,但畢竟少經時事,還擔不得大任。若是李淵留下李建成或者李世民還能穩守晉陽,但偏偏是不成器的李元吉。
李元吉眼看隋軍圍城,第一時間想的便是逃走。
只是宇文歆不允。
為什麼李淵要留下李元吉,甚至他明知道留守的危險。那是因此李元吉作為李淵的兒子,極具象徵意義,能最大限度地聚攏人心。若是李元吉逃了,讓其餘人怎麼想。你李家人自己都不能死戰,旁人如何願為你賣命。
但李元吉不管這下,他只知道自己的父親造反了。晉陽若是城破,他將必死無疑。
李元吉一定要走,與宇文歆鬧的很難看,最後還是竇誕勸阻了他。對於這個和他一起吃喝玩樂的姊夫,李元吉還是比較尊重的,於是只得作罷。
送走眾人,李元吉便埋怨竇誕道:“姊夫真是愚不可及也。你難道不知道晉陽形勢?隋軍勢大,且皆是衛公麾下精銳,以晉陽城中區區兩萬新附之兵,必不能敵。若我等留在晉陽,等城破之後,便是隋軍的俘虜。
他宇文歆自是可以投降隋軍,難道你我可以投降嗎?隋軍若是俘虜咱們,定然以咱倆祭旗。”
竇誕是竇抗的第三子,跟李元吉二人可比作是蛇鼠一窩。二人在晉陽玩地不亦樂乎,李元吉想逃,他又如何有抵抗的勇氣。
不過竇誕心思多,眼看宇文歆等人阻止,便不讓李元吉與其發生矛盾。
宇文歆雖然是文官,和劉政會俱為李元吉的下屬,但李淵當初因為李元吉年少,擔心李元吉擔不得眾人,便下令在關鍵時候,大事由宇文歆、劉政會、趙文恪三人共同決定。也就是說若李元吉一定要走,雙方鬧騰起來,宇文歆還是可以聯合城中其餘文武強制留下李元吉的。而且城中還有趙文恪、劉政會、姑父王裕等人,這些人一同阻止,難道李元吉也和所有人撕破臉皮嗎?
於是竇誕攔住了李元吉。
“姑臧公,切莫擔憂。我也舉得晉陽不可守,只是宇文歆等人,一意孤行,城中文武,又多為宇文歆之心腹。我等若是強自要走,必然與宇文歆發生衝突,節外生枝。不若姑臧公率軍出城迎擊隋軍,留宇文歆在城中守禦。待出城之後,我們將軍隊交給劉政會,我等則趁機前往長安。到時候宇文歆便沒辦法再阻止我們了。”
李元吉聽了大喜,直誇這個表兄、姊夫聰明。
於是第二日李元吉見到宇文歆,便言他要“率城中精銳出擊”。
宇文歆認為隋軍勢大,不可輕易出擊,還是要以堅守為上。
李元吉聽了勃然大怒,指著宇文歆罵道:“宇文歆,到底你是主將還是我是主將。昨日我說要撤退,你不允;今日我說要出擊,你還是不允。你是把我當成小兒,自己要做王莽、曹操之徒挾制嗎?”
宇文歆聽了,大吃一驚。李元吉的話,實在殺傷性太大,他連忙跪在地上說道:“在下不敢,歆絕無此意。”此時的宇文歆心中哀愴,悲傷至極,最後竟然留下淚來。
李元吉此時也不管宇文歆,一甩袖子,大聲說道:“明日一早,我率軍出擊,迎戰隋軍。”
說完便離開了議事堂。
這時劉政會上前扶起宇文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