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鮮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族聯盟,它們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中國人將其合稱三韓。其中馬韓人為扶余人擊敗,成了百濟國的下層百姓;辰韓人建立了新羅;而弁韓人建立了伽倻諸國。
三韓之中,馬韓最大,下場也最慘。
而新羅國作為一個部落聯盟,持續數百年,直到四世紀才形成國家,而正式確定“新羅”國名要到六世紀初,到現在不過百年。
新羅由六個村莊發展起來,到了六世紀中後期,勢力達到了巔峰,其最強大時勢力範圍佔朝鮮半島的一半。從七世紀之後,在百濟、高句麗的聯合打壓下,新羅又喪失大部分開拓領土。
對於這個國家,黃明遠從沒有喪失過警惕,不吝以最壞的想法來對待此國。
黃明俊在泗沘城和百濟人簽下城下之盟後,其兵分兩路,右侯衛北上支援朝鮮城,而黃明俊的水師主力則趁機沿著樂浪半島外海,一路直奔新羅國都金城。
從白村江口往南,直到南彌秩夫(今韓國浦項市)城外港,約一千三百多里。黃明俊主力直撲南彌秩夫城外港,搶灘登陸。南彌秩夫城不備,為隋軍所攻克。
實際上新羅和百濟的情況的差不多,國小民寡,一二十萬軍隊的徵召,幾乎將國內青壯年甚至是老年男性一網打盡。此時整個國中,兵力一空,各處幾乎是不設防。
也就是因為新羅、百濟還帶有原始部落屬性,全民皆兵,否則不到百萬的人口,還真養不起二十餘萬兵力。
但隋軍先後在朝鮮城和車破嶺全殲新羅軍之後,整個新羅已經無兵可用。
黃明俊在佔領南彌秩夫城之後,下令所部兵馬,棄船登岸,向金城出發。
金城所在地是丘陵中的一小片沖積平原,從南彌秩夫城到金城,不過五十里地。實際上從港口到金城有金城河可通,不過河道狹窄,無法通行海船。
兩萬多隋軍一路急行軍,趕到金城城下。
此時新羅國內,已經知曉車破嶺兵敗的訊息,但還不清楚朝鮮城的戰況。為了防止隋軍趁勢殺入新羅,或者是斷金龍春的歸路,金白淨不得不命支援金武殷的兩萬人馬就地組織防禦,又再一次徵召軍隊,北上支援。
到現在,整個金城之中,都看不到幾個男人。
南彌秩夫城失陷,訊息傳到金城,金白淨雖然大吃一驚,但並沒有太慌張,他尚且以為此事是倭國人做的。畢竟能有這個實力和能力的,只有倭國。新羅手中有境部臣等萬餘倭國人質,因此並不畏懼。
但當隋軍圍城,絳色“隋”字大旗迎風飄揚之時,金白淨一陣手腳發麻,幾乎站立不住。
隋軍的攻城能力不是倭人可比,數萬隋軍,他們可沒有能力阻擋。
金白淨著急忙慌地召集文武大臣守城,但此時城中哪有多少軍隊,滿打滿算,徵集了三千人馬,還盡是老弱病殘。以這樣的軍隊去抵禦隋軍,在金白淨看來,怎麼也不靠譜。
金白淨還沒想好怎麼應對,便有隋使,請求入城。
當初泗沘城下,隋軍有六七萬人之多,自是不怕百濟人耍花樣。但現在隋軍只有不到三萬人,還無法發揮戰船威力,為了快速解決新羅,只得主動出擊了。
前來談判的是大將軍幕府官員裴世清。裴世清是裴矩的族弟,曾擔任文林郎、鴻臚卿掌客等職務,還曾於大業四年率領使團訪問倭國。後因罪被免職,黃明遠因其多瞭解海東各國情形,徵調入幕府之中。
此次張長遜出海,黃明遠因裴世清熟悉海情,特命其從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