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辯等人平定齊郡之時,從遼東渡海南下的蔡知運也到達了東萊郡,準備與河北隋軍一同合圍青州賊匪。
大業十年,黃明遠西進雁門,救援被東突厥包圍的天子楊廣,乃命蔡知運南下旅順港,準備渡海進入青州。
本來按照計劃,蔡知運會在黃明遠橫掃河北的時候渡海,作為河北主力的偏師,配合主力作戰。但卻因為遼東突然生亂,而打亂了這個步驟。
黃明遠兩徵高句麗,覆滅其國,又擊敗百濟,平定北面的靺鞨人,一時威震整個東北。東北各國之人聞衛公之名而膽寒。
百濟、新羅為避免落得高句麗的下場,急遣使向大隋稱臣。
但胡人畏威而不懷德,素懷豺狼心性,這一切在黃明遠離開東北之後,發生了改變。
黃明遠當初遠征高句麗,兵力最多時達到二三十萬,但之後隨著各部主力返回中原,整個遼東的兵力減少了近一半。而且隋軍主要目標放在了遼東,開拓方向也是靺鞨一帶,這就引得樂浪半島的新羅、百濟兩國對高句麗故土產生了覬覦。
尤其是新羅國,在之前的大隋與高句麗的戰爭中,高句麗滅亡,百濟也受到重創,唯有新羅,趁著高句麗滅亡而大隋無暇顧及的時候,佔據了土地最肥沃的漢江流域,還接收了十多萬高句麗人,實力大漲。
此時眼看隋軍主力返回中原,無暇顧及樂浪半島,新羅國便有心奪取高句麗故地,一統樂浪半島。
傳說新羅國是樂浪半島辰韓人的後裔,是由六個村莊發展起來的。直到4世紀後期形成樸氏、昔氏、金氏世襲的國家政權,公元503年正式定國號為“新羅”。
最初的新羅國只是偏居於東南一隅,是樂浪半島上最弱小的國家。
然而小小的新羅,雖然國土狹小,人口也不多,但野心從來不小。
新羅這個國家,善於矯飾,每每要對旁人動手之前,總是笑語相迎,笑裡藏刀。處於優勢之時,便對著敵人窮追猛打,無所不用其極;處於劣勢的時候,則可以完全不在乎麵皮,甚至可以反覆使出遣使入貢的外交手段,為自己贏得了暫時休整的時機。
當初樂浪半島四國,新羅因為靠近倭國,屢屢遭受倭人襲擾。後來新羅向高句麗稱臣,藉助高句麗的力量收復了國土。
但當新羅發展起來之後,立刻和高句麗反目成仇,聯合百濟,對抗高句麗。
藉著高句麗多頭作戰的機會,新羅進入漢江流域,實力大增。先是滅亡了伽倻國,又佔領了漢江上游。
再之後新羅再次反水,聯合高句麗打擊實力大增的百濟,佔領了漢江下游。
朝三暮四,可謂是無人能及。
不過新羅的反覆無常也遭到了百濟和高句麗的報復,迅速反撲,新羅所開拓的土地逐漸喪失。
但新羅人堪稱能屈能伸,先是向高句麗稱臣,又向中原王朝稱臣。遊走於多國之間,保全自身,並在高句麗滅亡之後,再次全取了漢江流域。
雖然隋軍在遼東之地威名赫赫,但大隋的內亂新羅人也有所耳聞。聽說大隋動亂四起,連天子都差點被突厥人給俘虜了,那個威名赫赫的衛公也忙於鎮壓各地叛亂,因此新羅人便認為隋人忙於內部爭鬥,是無暇顧及樂浪半島的。而這麼好的機會,簡直是千載難逢,於是新羅人便蠢蠢欲動起來。
此時的新羅王乃是金白淨,是個老國王,便是歷史上的真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