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投奔大隋,俞紹先遂帶著眾人往西而去。
此時俞紹先手上不過六七百人,雖然兵力不足,行動反倒靈活。這時候也沒人會留下來斷後,那不過是自尋死路,誰又願意呢。
因此眾人撒開腳丫子一路狂奔,也不管身後的追兵殺成什麼樣,若是被對方追到,只能算你運氣不好。
也不知道眾人跑了多久,終於看不到追兵的蹤跡。已經累癱的眾人這才勉強喘口氣。不少人沒了生死危機,更是如爛泥一般攤在地上,早就爬不起來了。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眾人先是激戰,又是逃命,折騰了五六個時辰,水米未進,早就疲累的很。眾人飢腸轆轆,也找不到什麼吃的。
俞紹先讓人清點了一些部隊數量,全軍不過二百人,有一多半的人都折在了逃跑的路上。
俞紹先嘆了一口氣,果然如此。他對這結果倒也看得開,都勉強活下來了,還奢談什麼部隊。
俞紹先看著這二百多已經沒個兵樣的疲兵,心道這就是自己以後翻身的資本了。
勉強歇了一會,俞紹先便命令部隊繼續趕路。
俞紹先很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隋軍,將淵產等人賣個好價錢。一旦實效過了,他們就是投了隋軍,不過二百多殘兵,對方也不會重視的。
俞紹先也不知道他們具體的位置,一路披荊斬棘,走得很是艱辛。
眾人強忍著疲憊往西南方向走,那裡是瀋陽城的方向。雖然不知道隋軍到底在哪裡,但俞紹先清楚,只要隋軍意圖追擊高句麗軍隊,總能在半路上遇到對方。
果不出俞紹先所料,他們一路奔波,到了下午,他們便在一處大道上遇到了呂會彥的騎兵。
呂會彥將張文遠的主力護送到瀋陽城之後,便奉命前出,探察對方的動靜。上午的時候一直跟著高句麗軍隊的斥候來報,高句麗大營發生動亂,情況不詳。呂會彥得到訊息,趕緊跟著斥候往高句麗大營方向而去,正與遇到了狼狽不堪的俞紹先部。
這群人見到隋軍跟見到親人一樣,紛紛丟下武器,向隋軍投降。
呂會彥嚇了一跳,還以為遇伏了,眼看這群人丟盔棄甲地扔了兵器,他才弄清楚狀況,讓人引著當先的俞紹先過來。
呂會彥雖然沒跟俞紹先打過照面,但還真認識對方。黃明遠曾讓人弄了一本高句麗將領情況的小冊子,細數了高句麗將領的出身、經歷、性格與用兵習慣,像俞紹先這種智將更是名列前面,呂會彥對其印象很深。
呂會彥從眾人的述說中才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淵太祚這老小子和兒子火併,真是一件大喜事。
至於淵太祚死於火併之中,呂會彥更是大喜。在呂會彥看來,淵太祚這老小子沒什麼大本事,但架不住影響力大,他今日一死,整個遼東的高句麗反隋勢力得塌一半的天。沒了淵太祚這個能聚攏眾人的旗幟,大隋剿滅高句麗的這些殘餘勢力更容易了。
俞紹先又建議呂會彥,此時可趁機突襲高句麗大營。大營之中的高句麗軍隊,本就以為內訌而士氣低下,精銳部隊都消耗一空。再加上連續的戰鬥,必是疲憊不堪,一旦隋軍突然出現在對方面前,高句麗軍必潰。
而且俞紹先他們也能幫著隋軍招降高句麗軍隊。
俞紹先將高句麗的情況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隋軍,不過呂會彥也不會相信俞紹先的一面之辭,誰知道這是不是高句麗為了引誘他們故意編出來的故事。
但對方的話實在太誘人了,若是俞紹先所言是真的,這時候高句麗老營必定是一地雞毛,他帶著數千騎兵突襲,必能得勝。當然若是對方的計謀,很可能落入陷阱,甚至是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