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密的聲名越來越高,李密準備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李密是空有名氣,卻無實力,一旦名氣不能轉化為實力,最後名氣便也只是虛名。
李密便和李玄英、房玄藻商議起事之事。
李密沒糧沒錢,要想拉起一支隊伍,根本不現實。唯一能做的,便是借屍還魂,鳩佔鵲巢。
但河南群盜雖多,卻實力不強,能依靠者,並沒有幾人。
李密想了想,最後提道“翟讓”。
房玄藻表示反對。李密出身齊郡房氏,曾擔任宋城尉,自負其才,恨不為時用,便參加了楊玄感的叛亂。後來叛亂失敗,房玄藻易名換姓,亡命天涯。直到遇到李密,驚為大才,便跟著李密四處遊蕩。
“主公,翟讓一介土豪,只知道佔山為王,四處劫掠,既無抱負,又無大志,難成大事。”
李密笑道:“但翟讓實力最強啊。況且若是翟讓文武卓絕,胸懷大志,我能去了不過是敬陪末座,又何必去呢?”
就像李密明知道投奔黃明遠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但他就是不願意去。無他,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望著山川河流,李密忍不住吟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房玄藻和李玄英聽了李密的詩,皆忍不住讚道:“主公之詩,大氣磅礴,當世難有人可即也。”
李密搖搖頭,說道:“此非我之作,乃一舊友之詩。”
李密又想起當日聽到黃明遠吟誦此詩,他驚為天人的事。
“長屏,你可得知,我今日亦要同風而起了。”
······
李密在王伯當的引薦下,見到了翟讓。
翟讓此時作為河南有名的盜匪,實力出眾。他靠著運河來往劫掠,旱澇保收,財貨無數,周圍諸盜匪皆不如,因此意氣風發的很。
不過翟讓仍未脫離盜匪的窠臼。
李密心知,對於這種人,你給他畫大餅沒用,不是他不吃,而是他根本就聽不懂。能讓對方高興的,其實就是一些蠅頭小利。
於是李密便為翟讓出謀劃策,去遊說勸導諸小股盜賊,他們都歸附了翟讓。
翟讓果然大喜,漸漸信任李密,很多事情也和李密商議。
這時李密便趁機勸說翟讓道:“劉、項皆起布衣為帝王。今主昏於上,民怨於下,銳兵盡於遼東,和親絕於突厥,方乃巡遊四處,委棄東都,此亦劉、項奮起之機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馬精銳,席捲二京,誅滅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李密說得慷慨激昂,到到了翟讓這裡,卻全無回應。
翟讓聽了,並沒有什麼喜事,只是說道:“我輩身為群盜,旦夕都在草叢之間偷生,先生所說的,雖然壯闊,但不是我輩之人的事情。”
我一土匪,你跟我說爭霸天下的事情,真當我是傻子。
李密聽了,心中一涼。他還是高看了翟讓一眼,提前說了抱負。就翟讓這爛泥扶不上牆的人,如何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