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一行終於在突厥人的包圍圈合攏之前,進入了長城。
雖然始畢可汗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圍追堵截楊廣,但楊廣逃跑的速度實在太快了。過了逃命,楊廣一行幾乎丟掉了全部的物資,就連楊廣本人也拋棄了他心愛的六和城。
隋軍幾乎是馬不停蹄,拼命趕路,光是馬匹都不知道跑死了多少。至於沿途掉隊的宮女、內侍,甚至是官吏、眷屬,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不過楊廣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
楊廣一行剛進入恆安鎮,突厥的軍隊也尾隨而至。一日三驚的楊廣匆匆留下雁門郡太守呂玉鎮守恆安鎮,阻擋追兵,便繼續向南。
沿途楊廣又先後在白狼塞(今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東北)、桑乾鎮(今山西省山陰縣南)、樓煩關(今今山西省寧武縣東北陽方口)等地留兵駐守,只為了遲滯突厥人進兵的速度。
不過並沒有如楊廣所願。
呂玉雖然是個驍將,但手上並沒有太多的兵力。
而且始畢可汗早就有心攻打恆安鎮,遂在恆安鎮預設了大批的內應。等到突厥人大舉攻擊,城中的內應便在城中製造混亂,同時攻擊守城的隋軍。
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城門告破。突厥人大舉入關,呂玉不得已率軍突圍。
全軍且戰且退,突厥人窮追不捨,等到呂玉撤退到雲內縣(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南,為突厥軍追上。呂玉力戰而死,全軍覆沒。
始畢可汗乃以大將阿史那思摩為先鋒,繼續向南進擊。楊廣逃回雁門郡有些出了始畢可汗的預料,接下來容不得他們再出錯。
阿史那思摩令突厥士兵換成隋軍的俘虜,並和投降的隋軍俘虜混在一起,假裝恆安鎮的潰兵,向白狼塞湧去。
白狼塞守軍沒有防備,只以為是掉隊的隋軍,遂開啟城門,迎潰兵進城。
這些突厥人入城後暴起發難,佔據城門,白狼塞遂下。
阿史那思摩主力繼續向南,在桑乾鎮北遇到了朔州總管王仁恭統帥的朔州軍。王仁恭也是個名將,能征善戰,在一徵高句麗時立得大功。但自黃明遠北伐突厥之後,北疆之地,兵備廢弛,兵員流失,原本的北地重鎮朔州現在只有一萬五千餘人。
雙方猝然相遇,隋軍實力不足,王仁恭不敵,遂率部退回馬邑郡治善陽縣(今山西省朔州市),而桑乾鎮則被阿史那思摩趁勢所取。
至此突厥人的前鋒主力一路追著楊廣鑾駕打,打穿了整個代州、朔州的防線。
等到楊廣一眾撤入雁門郡治雁門城(今山西省代縣),阿史那思摩也率軍從小道繞過隋軍在西徑關一線的正面防禦,出現在夏屋山(又名夏壺山、賈屋山、賈母山,在今山西省代縣東北草垛山)的背後。
六月十二日,阿史那思摩在楊廣逃入雁門城的第二日率軍包圍雁門城,楊廣和整個大隋朝廷落入到突厥人的重重包圍之中。
而於此同時,皇太孫楊佶率領後軍進入崞縣(今山西省原平市崞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