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充足的糧草,又有了辱夷城作為根據地,蔡知運的想法也由剛開始的活命變成了擴大戰果,甚至是佔領平壤城。
既得隴,復望蜀,便是如此。
整點大軍,蔡知運以辛文禮為先鋒,自統帥主力在後,向東而去,他決定趁機吃掉乙支文德所部。
向東到了官道之上,蔡知運沒有直接往黃明離所部方向匯合,而是選擇在訁冉(左言字旁右冉)邯城以南的一處山坡埋伏。
同時蔡知運又令張希康率領所部大張旗鼓地前往平壤城,詐作主力部隊,做出攻城的樣子。
眾人其實對蔡知運圍殲乙支文德的想法不以為然,不是他們現在處於突圍階段嗎,殲滅敵軍主力,怕是不現實吧。而且眾人也覺得蔡知運埋伏在訁冉邯城以南有些一廂情願了,乙支文德又不傻,怎麼可能乖乖地上鉤。
蔡知運說道:“我當年打的第一場硬仗,是在大同城。當時情況與現在差不多,衛公當時便是用攻其必救的辦法擊敗了突厥人。乙支文德再是聰明,但他也不得不選擇救援平壤城,因為那是他不能失去的地方。”
黃明遠起家的事情,眾人還真不瞭解。
在蔡知運遇伏之時,張希康所部也順利東進。
當張希康帶領近萬軍隊到達平壤城下時,整個平壤城的大小貴族全都懵了。不是說隋軍已經潰敗,乙支文德將軍正在追擊隋軍,那現在隋軍怎麼來到平壤城下?
一時之間,眾人又想起了前些日子來護兒破城後的慘狀。雖然來護兒被溫達擊敗,可是隋軍破城之後,到處燒殺劫掠。而來護兒逃走之時,也放了一把火燒燬戰利品。這場大火燒了三日,燒燬了半個平壤外城,平壤城的百姓死傷無數,到處都是哀叫與呻吟。
此時平壤城已經不堪再遭受兵禍的蹂躪。
城中的高元不得已帶人登上城樓觀望,城外的隋軍,旗幟林立,連營十里,人數眾多。高句麗文武皆有懼色,而高元更是渾身打顫。此時此刻,他可不敢被隋軍俘虜了,更不願丟了王位,因此他急忙傳令乙支文德前來救駕。
第一次,高元對自己素來倚重的乙支文德產生懷疑。
而城外的隋軍並沒有直接攻城,而是著手打造工程器具。張希康當然知道僅憑自己手上這不到萬餘人馬根本無法破城,若是攻城反而被對方看出端倪,發現了他真實的兵力,因此他並不白白浪費兵力在這攻城之上。不夠為了給對方足夠的壓力,逼迫高元召乙支文德回援,張希康命人在平壤城附近深挖溝渠,伐木擔土,又截段河流,做足了長期圍困的準備。
張希康甚至還讓人在城西北角用土堆積成一個高坡,來俯瞰平壤城。他每天命弓弩手在高坡之上往城中射箭,不求殺傷,卻是務必讓高句麗人膽寒。
看著城外一道接一道的深溝,一輛接一輛的攻城車,還有每天不間斷的弓箭打擊,城內的高句麗文武早就嚇破了膽。
眾人惶惶不可終日,似乎明日隋軍就要破城,而高元更是一天十二封求援書信送往乙支文德軍中。
此時乙支文德和黃明禎相持了兩日,雙方交戰數場,不分勝負。
隋軍佔據有利地勢,又構築了完備的工事,因此堅守不出,任憑乙支文德如何挑釁黃明離都不回應。而只要乙支文德試圖分兵出擊,隋軍騎兵立刻從旁襲擾,攪得乙支文德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乙支文德雖然兵多,但也奈何不了隋軍的騎兵,只得乾著急沒有辦法。乙支文德很清楚這支隋軍是在故意拖住自己,但他想走卻走不脫。燃文網
很快,平壤朝廷的求援書信送到了乙支文德手中。此事出乎他意料之外又在清理之中,乙支文德知道隋軍攻破了辱夷城,獲得了足夠的糧草,但是他沒有想到隋軍敢往平壤城而去,這是他們要反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