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沉重的喪鐘劃破了洛陽城凌晨的寂靜,整個天地只剩下一片沉蕩的陰鬱。“轟隆”的雷鳴拼了命地在不斷地嘶吼,而整個城市,陷落在一場哽咽的雨中。
這場大雨真大啊,彷彿天空撕開了一道口子。這天這地這山河,都在為楊昭的離去而哭泣;這山這水這天下,都在一片哀鳴中將要沉淪。
太子楊昭薨了!
朝野內外都震驚於太子楊昭的去世,不少感懷楊昭賢德的大臣、內侍聞詢之後,紛紛失色痛哭。
此時此刻,直到這位以賢能聞名的太子去世,眾人才發現他們失去的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太子。楊昭生性謙和,言色平靜,未曾發怒。即使有深嫌可責的人,他也只會說一句“大不是”。楊昭進膳不要很多食品,帷布、席子都極其節儉樸素。臣下有年老父母的,他都要親自詢問是否安好,逢年過節都有恩賜······他就是這樣仁愛的一個人,從來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有與楊昭有接觸過的人,無不齊聲稱讚他的寬仁。
就連一生的隋黑魏徵後來在修史書時都不得不遺憾地寫道“元德太子雅性謹重,有君人之量,降年不永,哀哉!”
一大早楊廣便傳下詔書,罷朝五日,為太子舉喪。
太子薨逝,本來就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事情。不過這一次楊廣並沒有大操大辦的意思,只是將楊昭的喪事,交由宰相蘇威和牛弘負責。本來這個人選是黃明遠,但黃明遠拒絕了,他實在是沒心情做這件事情。
對於楊昭喪事從簡的事情,眾人議論不已。不過楊廣素來豪奢,如此大事上簡樸,讓眾人覺得不同尋常,有人以為是因為楊廣對楊昭的不滿。但連魯國公黃明遠都不質疑,因此更無人敢言語。
對於外界的議論黃明遠當然清楚,但他更知道從簡的事情不是因為楊廣不愛楊昭,而只是楊廣知道,長子素來簡樸,若是極盡豪奢,長子會不喜歡。一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楊廣,第一次用別人的心態來考慮事情。
楊廣的悲傷不次於他,只是他是天子,不能說啊。
白日裡,黃明遠便留在了東宮沒有離去。昨夜楊昭去世,今日夠資格的朝臣便會一一前來弔唁,楊佶兄弟等人實在年少,楊昭又沒有旁的兄弟可以依靠,因此黃明遠得給他們在這撐著場面。
作為外臣,又不是東宮屬官,黃明遠所作所為本來是不合適的。只是自昨天到今天,黃明遠所做的不符合禮法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在乎這一件事。
黃明遠現在要做的是將楊佶推上皇太孫的位置,至少也得給楊佶兄弟在宮中足夠的生存空間,因此必須得聚攏住人心。
而黃明遠本人,在威懾方面,最合適不過。
楊佶今年六歲,雖然年少,但也帶著弟弟們為父守喪。他與其父頗似,小小年紀也能看出堅毅、老成的性子,因此雖然疲累,倒也咬牙堅持。
一上午來弔唁的人不少,都是朝中顯貴。不過因為黃明遠在此,雖然東宮坍塌,但也沒有人敢在此弄出什麼么蛾子來。
眾人都是聰明人,現在的黃明遠就如同一頭暴怒的獅子,幾乎是時刻要爆發。可沒人願意在這種場合觸怒於他。
到了下午,雨不僅沒停,反而下的更大了,整個天地如一張張連起來的簾子一般,彷彿將每一寸空間給割裂開來。
東宮內壓抑的很,雖然亂糟糟的無數人,反而顯得有些空曠的靜。這份安靜和著那嘶喊的不知疲倦的哀樂,讓人覺得呼吸都要被扯破了。
過了申時,一上午不見的齊王楊暕終於到了。金庸中文
今日的楊暕心情別樣的好,壓在他頭上這麼多年的楊昭終於去世,而作為天子唯二的兩個兒子,太子之位已經唾手可得。百官之中,眾人爭相致禮,這一上午便有好幾家大家族向其示好、效命,因此楊暕此時更是志得意滿,志氣驕縱。